我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传统艺术资源智能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召开
作者:信息学院 科技处   编辑:朱悦   发布时间:25-08-11      点击:

8月8日,由我校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传统艺术资源智能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顺利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专项管理办公室项目主管吕洪涛、陕西省科技厅宣传教育与统战处副处长徐贞喜、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富林、项目顾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金国、我校铁付德教授,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树武,成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研究员祁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马卓、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周萍、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陶明亮出席会议,以及项目组成员共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科技处负责人主持。

陈富林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科研布局,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将全力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为我国传统艺术资源提供智能技术支撑,争取在中华传统艺术数智化前沿领域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徐贞喜在致辞中表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智能传播,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服务新时代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省科技厅将加强业务指导和项目管理工作,助力项目高质量实施。

吕洪涛对“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的管理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强调了项目管理流程规范性和阶段性成果考核机制,要求项目组应坚持目标导向、注重过程管理、强化协同创新,圆满完成任务书要求。

在项目实施方案咨询会阶段,项目负责人、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彭进业教授围绕传统艺术品资源数据采集和鉴证鉴别、可信汇聚和智能混合标注、平台构建和应用示范等关键研究内容,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整体目标、技术路线、预期成果与成效等。报告展示了项目将从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三方面开展攻关,为数智化应用场景构建、传统艺术资源共建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解决当前传统艺术资源存在的资源分散、服务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等问题。

专家组围绕项目的核心技术路径、任务分工、评价指标、协同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质询和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聚焦问题精准、研究内容前沿,具备良好的创新基础和应用前景。同时,专家们也就具体实施方案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关键节点、技术接口及风险防控等提出了中肯建议。

本项目由我校牵头,联合故宫博物院、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共十家高校与科研机构、文化单位,构建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攻关机制。本项目的启动实施,是我校在“传统文化数字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传统艺术资源智能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未来,项目组将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系统建设,服务中华传统艺术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