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开展多方位合作
发布时间:11-10-09      点击:

日前,我校在广东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先后成立了鸦片战争博物馆与西北大学铁炮保护研究中心”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学科研基地”。我校文化遗产学院在“铁炮保护一期工程”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会的基础上,又承担了“鸦片战争博物馆铁炮保护工程二期项目”以及明清海防遗迹保护的调研、立项工作。至此,文化遗产学院与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实现了科研、教学多方位合作。

鸦片战争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由于长期遭受酸雨、海洋盐雾和潮湿气候等的侵袭,该馆所收藏、展示的180多门海防铁炮文物正遭受腐蚀。我校文化遗产学院刘成副教授负责承担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铁炮保护工程项目”,着重于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以除锈脱盐除氯钝化封护为主要技术路线,采用我校自行研制的XD-10高分子封护材料,不仅能够将文物与潮湿空气完全阻隔,而且对紫外线表现出较强抗性,极大地促进了铁质文物露天保护问题的解决。项目对所有铁炮的年代、形制、损毁程度、脱盐程度及封护效果等进行了详实记录,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保护修复档案体系,在鸦片战争博物馆历次文物修复中尚属首次,为文物日后的日常养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文物保护技术学科长期以来基于西北地区文物遗址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适应西北地区环境特点的文物修复养护技术体系,而鸦片战争博物馆地处东南沿海,在潮湿、酸雨、盐雾等环境下如何保护铁质、砂岩等遗址,为我们的教学科研和文保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一年多来,文化遗产学院30多位研究生、本科生一直参与该项目,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业务知识、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也同时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鸦片战争博物馆与西北大学铁炮保护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学科研基地成立仪式上,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陈洪海表示,将借助鸦片战争博物馆这一平台,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展示我们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技术,为繁荣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做出贡献。

 

 

 

                                         (刘景钱)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