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我校“第二届教学论坛”城市与环境学院分论坛暨研究生科学论坛报告会在长安校区举行。国家级教学名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史启祯教授为城环学院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做了主题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教材·科研·切磋》的精彩报告。
史启祯教授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引入正题,首先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知识的“大道至简”,而不是陶醉在自我欣赏之中的授课方式;他通过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等事例,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课堂教学应灵活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传授知识、启迪心智。同时,他特别强调教师形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塑造“儒雅、大度、从容、自信”的个人形象,提升学生素质。
在谈及教材建设时,史启祯教授结合自己在国内较早组织编译《无机化学前沿》、编著和修订《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教材的经历,指出教材建设“趋同导致沉闷”,要突出个性化,倡导“因不同而精彩”。他勉励广大教师做到教学和科研并重,在实践中充分体味教学和科研相得益彰的作用。随后,他客观分析了我校自1995年“211”工程启动以来SCI检索论文数量显著增加的现状,希望师生们克服困难,再接再厉,做出更好的成绩。
最后,史启祯教授与现场师生热烈互动,他特别提醒广大青年教师要不断记录学科发展最新的标志性成果,长期积累,不能急于求成。他还激励广大同学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积累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特别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史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