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艺术·技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
作者:文化遗产学院   编辑:魏梦鸽   发布时间:24-10-09      点击:

为保护、传承丝绸之路沿线珍贵文化遗产,交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技术,10月3日至10月6日,由我校文化遗产学院、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C-CHE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教育专业委员会、敦煌研究院,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文化遗产署亚赫约·古洛莫夫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科学院国家考古中心、科学院国家历史博物馆、铁尔梅兹国立大学、铁尔梅兹考古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历史·艺术·技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市和铁尔梅兹市举办。

会议有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朗、俄罗斯、法国等8个国家的56名代表参加,开幕式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举行,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副校长邹统钎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第一副校长迪尔穆罗德·纳西莫夫向远道而来的各国学者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的举办,对积极推动各国的高校和学术机构深化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合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专家能够深入交流、各抒己见、优势互补,共同努力推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校校长孙庆伟在线上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学校聚焦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阐释丝绸之路真实历史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科学依据。他强调,本次会议是进一步传承丝路文明、推动科技繁荣、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期望各方携手为守护丝路文化遗产、促进丝路沿线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会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副州长科比洛夫·鲁斯塔姆、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中国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建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冯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化研究中心(IICAS)主任Evren Rutbil等先后进行线上线下致辞。

开幕式后,特邀嘉宾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艾哈迈达利·阿斯卡洛夫院士和我校特聘教授铁付德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将乌其特佩2号遗址改造成露天博物馆是时代的需要”“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富林主持。

陈富林在讲话中希望与会代表能够充分交流,积极探索丝绸之路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领域、新视角、新方法,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携手抒写丝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新华章。

研讨会期间,与会的30位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与实践”“丝绸之路遗址保护技术研究”“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考察了由我校师生正在发掘的苏尔汉河州班迪汉遗址、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撒马尔罕和铁尔梅兹分中心。学者们对中亚地区土遗址保护与利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现场交流与讨论。

10月6日下午,大会闭幕式在铁尔梅兹国立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就深化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共享达成共识,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艾哈迈达利·阿斯卡洛夫院士宣读了共识。

研讨会开幕式

参观考察班迪汉遗址

参观考察联合实验室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