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战略部署,以青年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提升构筑起人才培养体系的丰富内涵,努力为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顶层设计,丰富项目体系
——坚持立足思政引领开展实践。将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实践活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全方位的实践体验中感悟新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2023年,由我校发起,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0所省内外高校开展的“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实践团队”,入选了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以革命文物为题的“大思政课”10个优质资源示范项目(全省唯一)。2024年,为进一步发挥好陕西革命文物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培育了30支重点团队开展“革命文物看陕西”专项实践,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的足迹,探访“国之大者”内涵。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组织实践。深化“劳动+”实践育人理念,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形成既有全校范围统一组织、统筹安排,也有院系结合学科实际、自主开展的工作局面。三年来,共选派2000余支团队,组织2万余名师生赴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小我融入大我”“返家乡”社会实践,开展“青年实干家”和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专项活动,西大学子深入地方基层,为当地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持续优化结果产出总结实践。不断优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成果产出模式,将“红色专项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统筹安排部署。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设28门校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9门课程获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立项并通过结题,5门课程获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选课学生人数累计3万余人。出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新思维与新实践》2部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用好平台载体,夯实育人基础
——构建多层次全过程管理体系。依托《西北大学完全学分制综合改革方案》《西北大学本科生成绩及学分转换认定细则》《西北大学课外附加学分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以及“陕西省实践育人数字平台”,为师生提供了覆盖实践教育全过程的系统保障。打造过程性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记录,全方位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让社会实践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一环。
——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双创”质量。定期为创新创业基地入驻团队实行遴选考核,加强团队管理。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涵盖创新能力、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学校动态掌握入驻团队的项目推进情况,落实动态孵化机制,提升项目孵化质量,推动基地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在考察新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对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的考察,高质量发展优秀项目。

加强资源整合,汇聚育人合力
——充分挖掘校地校企合作资源。深入挖掘地方和企业资源,打造“产-学-研”一体、“校-地-企”多方联动协同的育人体系。学校依托学科优势,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训建立35个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以专业教师和学生科研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平台支撑的“专业+实践+科研”协同育人生态,积极调动专兼职团干部、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认同、增加行业认知、获得社会认可。
——以竞赛激发育人活力。积极构建以“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科创竞赛为龙头、以行业赛事为基础、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补充、以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学生团队为抓手、以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坚实依托的大学生双创素养培育体系。近年来,我校每年参赛项目1200余项,获得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4项,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级金奖33项、银奖71项、铜奖160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0项。学校入选教育部和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成“三创空间”孵化基地,并被确定为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4个学院,先后入选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西北大学-量化金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等3个基地入选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学院入选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2022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积极营造氛围,育人成效走深走实
——加强社会实践宣传报道。开展初期加强活动宣传,召开出征仪式、培训会,扩大影响力、号召力。同时,坚持“以宣传代总结”的工作思路,在广泛组织的基础上,将青年在实践中的积累和认识转化为富有意义、内容生动、易于传播的宣传产品,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加强推广,提高活动的知晓度和辐射力。每年实践活动被新华社、中国青年网、中青校园、中华网、三秦青年陕西学联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平台报道,形成了一批新的科研成果。

——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不断完善科创竞赛“赛前广泛动员、精心选拔,赛中名师指导、重点培育,赛后项目跟踪、持续拔高”的全链条赛事培育模式,培育创新文化,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三年来,共举办35期“创享汇”创客沙龙活动,邀请创业者、投资人、创新创业竞赛优秀获奖者参与其中;组织创新创业展览,展示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成果,激励青年踊跃投身创新创业工作,推动双创工作在学生群体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