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我校在长安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设置主会场,在各校区设置多个分会场,集中组织师生员工收看大会直播。
在党旗、国旗、军旗引领下,受阅方阵踏着铿锵步伐经过天安门,45个方(梯)队依次亮相,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彰显着现代化军队的威武气势。在西北大学主会场,全体在校校领导、校党委中心组成员,机关、直属单位、后勤集团干部职工代表,新生军训旅参训教官和学生代表共同观看大会盛况,大家精神振奋、热情高涨,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各单位分会场、在教室、在宿舍、在实验室、在考古基地、在支教现场,师生们利用一切条件观看大会实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阅兵现场盛况引起师生热烈反响。
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彭进业说,在国歌奏响、三军列阵的庄严时刻,作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名亲历者,一名从教近4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分享三点体会,一是历史回响,铸就民族精魂。阅兵式让我想起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师生“为保存中华文脉共赴国难,为开发西北鞠躬尽瘁”的峥嵘岁月。我们必须明白:和平绝非理所当然,而是革命先辈以“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必胜信念”铸就的丰碑。二是教师使命,传承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高校教师,要将抗战历史融入课程思政,通过讲述英烈事迹、剖析科技抗战案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电讯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激发学生“科技报国”志向。三是开创未来,矢志教育报国。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我深刻认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倡导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作用。
未来工作中,我将深化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推动科技自强,带领团队攻关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技术;弘扬统战传统,团结师生筑牢爱国共识,助力民族复兴伟业。这场阅兵是震撼的国防课,更是深刻的思想洗礼。吾辈当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以奋发图强告慰先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斗不息!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强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自己的体悟无缝隙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激活历史记忆,共创美好未来。一是讲好中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这些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讲深讲透讲活,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二是讲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事,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讲好中国亚洲主战场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故事。三是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我们要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恩格斯说过:“每一次历史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通过盛大阅兵仪式,唤起集体记忆,重温苦难辉煌,铭记历史教训,不是延续仇恨、制造对立,而是弘扬正义、坚守和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需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携手共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回答和解决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欧阳湘元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阅兵式上,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目睹了这一庄严肃穆的盛况,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也深受教育和鼓舞。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化学与材料学科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战争年代,化学与材料技术的发展为武器装备的制造、医疗物资的供应等提供了关键支撑;在和平年代,化学与材料更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阅兵式上,从高性能复合材料到新型能源材料,从先进电子材料到生物医用材料,化学与材料学科的前沿成果在国防、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化学与材料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材料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为化学与材料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同时,我也会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为化学与材料学科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区域国别学院副教授王晋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阅兵式,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赫赫军容和威武战力。受阅方阵如山如岳,受阅官兵气势高昂,武器装备威武雄壮;人民子弟兵激扬英姿勃发,展出的武器装备雷霆万钧,披靡向前,是祖国和平安康的重要基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阅兵式,展示了祖国的发展成就和包容开放的国际形象。阅兵现场周围栉比如鳞的道路和高耸入云的建筑,展示了中国伟大的经济发展成就;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共同出席阅兵现场,显示出了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切包容的国际形象;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出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的纽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阅兵式,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发自强的民族精神。阅兵现场不仅有观礼的抗日老兵代表,还有来自于两岸三地和海外的华人华侨代表。阅兵仪式展示了海内外华人团结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更展示出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激扬奋斗的新时代风貌。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时刻,与眼前威武宏大的阅兵现场相交汇,时光与空间的交融,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不禁热泪盈眶,所有的激动与感动,汇聚成一句话: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地质学系党委副书记李政伦说,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伟大胜利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世界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彰显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更深切感受到责任在肩。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我们要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磨炼中砥砺意志,在奋斗中肩负使命,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次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誓。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地质学系党委副书记,我将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毕生使命,坚定不移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新时代最坚定的回答。
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王佳妮说,当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那一刻,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源自心底的暖流奔涌不息。目睹三军将士步伐铿锵、装备先进、战机呼啸而过,我无比清晰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这就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捍卫的锦绣山河!今年七月我参加了“三秦学子延安行”,站在宝塔山下,我作为宣讲团成员向大家讲述延安精神,讲述那些在窑洞中点亮真理星火的身影,讲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坚韧传奇。而今天,在这场气势恢宏的阅兵中,我仿佛再一次看到了那种精神的赓续与升华——它没有随岁月流逝而褪色,而是变得更坚定、更昂扬。我们并非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在了一个和平而强大的国家。这份和平,源于无数人的默默守护与无私奉献;这份强大,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接续奋斗,薪火相传。作为班级团支书,我会将今日的感动和震撼带回集体,与同学们一起重温历史、展望未来,将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就像我从延安回来后更懂得“实干”的意义一样,我也希望更多同学能够切身理解:“我们怎样,中国便怎样”的时代箴言。愿不负青春韶华、不负伟大时代,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守护这盛世中华,吾辈青年,已在路上!
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田乐乐表示,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内心充满了对国家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憧憬。阅兵仪式上,威武的军姿、整齐的步伐、先进的装备,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和国家的繁荣。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提升能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篇章。强国之志,青年之责。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延庆说,长安街上,红旗漫卷;天安门城楼前,将士列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参阅部队官兵步伐铿锵,仿佛踏着历史的回响。他们眼神坚毅,身姿挺拔,展现的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昂扬风貌,传承的是抗战先烈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装备方队驶过观礼台,现代化武器装备彰显国防实力,更昭示着唯有强大才能守护和平,唯有自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这场阅兵穿越80年时空,将伟大抗战精神与时代使命紧密相连。当年,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救亡图存的长城;今天,人民军队以精兵劲旅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和平需要实力来捍卫,尊严需要奋斗来换取。
仰望战机翱翔长空,耳边仿佛响起历史的警钟。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前行力量。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这场阅兵是一次全民历史教育,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淬炼——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铭记历史,才能永葆和平。
我校2025年学生军训旅三营20连学员、经济学(基地班)本科新生王梓涵说,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感到无比感动,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骄傲。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这让我联想到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今天中国的和平,离不开国家将资源合理配置到国防建设中的努力。于我们而言,大学的军训也是对我们新生自身的时间、精力和意志的一种优化“配置”。严格的训练提升了我们的素质和意志力,给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更要明白和平稳定的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只有以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维护国家和平,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我也会珍惜当下军训的机会,磨练自我,以一个更好更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图/马骞 钱舟 段荣 杜英杰 校内各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