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关工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表彰一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西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校关工委深入贯彻党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作为、创新发展,在体制机制建设、“五老”资源统筹、活动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关工委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强体制机制,筑牢育人根基。校关工委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双主任制”,构建起“以党政为主导、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关工委工作关口前移,实现二级学院及附属中、小学二级关工委全覆盖,创新推行“党建+关工”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双轮驱动,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为精准化育人筑牢坚实基础。
汇聚“五老”力量,释放育人效能。“五老”是学校关工委育人的核心力量,也是百廿西大精神的“活教材”。校关工委深度挖掘银发资源,组建“五老”讲师团,吸纳党史专家、思政教师打造《校史中的红色印记》《弘扬科学家精神 铸就辉煌职业人生》等30余个专题课程,建成“一人一课”资源库,面向学生常态化开展党史、校史、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同时,依托二级院系、“一站式”学生社区,邀请退休教学名师、管理干部担任学生“成长导师”,面对面为学生破解学业难题、疏导成长困惑。此外,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参与教学督导和科研指导,助力青年教师精进教学能力、提升科研水平,使“五老”力量深度融入育人全链条。
打造品牌载体,拓宽育人维度。校关工委以品牌活动为核心抓手,打造了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育人载体。“读懂中国”活动构建起“访谈-创作-传播”的育人闭环,组织青年学子与“五老”开展“跨越世纪的对话”,产出《只为祖国需要》《为火炮点睛的将军》等57件优质作品,其中12篇征文、6部微视频获陕西省教育系统表彰,2篇征文获教育部“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征文奖,学校也被授予教育部关工委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表扬单位。此外,“老少结对”行动通过离退休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互动中鲜活传承;“银龄教师”计划精准选派4位退休教师对口支援新疆、甘肃等地高校,助力西部教育发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附属小学,通过“五老”现场书法展示、指导社团等方式,将育人触角延伸至基础教育领域。多元载体协同发力,有效实现“老有所为、育有所成”的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