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6日,由台达集团主办、我校法学院承办的“2025中达环境法论坛”在太白校区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师生代表围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环境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规划委员、台湾东吴大学李念祖教授,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评委会主任、武汉大学蔡守秋教授,台达全球公益事务首席执行官张杨乾先生,台达首席法务官叶国良先生,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评委会委员武汉大学王树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北京大学汪劲教授、清华大学王明远教授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肖道远致辞。
肖道远首先对与会嘉宾、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向长期支持西北大学法学学科建设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我校法学院长期致力于环境法学科发展和跨学科研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卓越环境法律人才;台达集团长期关注环境议题,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长期支持重点高校发展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学科,积极参与支持教育、科技、环保与乡村发展等多种社会公益事业。法学院与台达集团因同一个促进中国环境发展的目标而风雨同行,共同推动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学科的发展,促进相关学科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国家环境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念祖介绍了多年来“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的实施成果,并表示期待论坛上相关议题的深入讨论,能共同推动环境法治迈入新阶段。
张杨乾表示,台达长期支持环境法人才培养,尤其重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危机。他分享了“台达孕生珊瑚复育计划”,并提出未来五年台达集团将积极串联全球保育伙伴,推动科技应用、AI技术与生物多样性量化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论坛设置“主旨报告”“ 中达环境法学者学术报告”“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学术报告”“合作论坛报告”等四个部分,聚焦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环境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的核心问题,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研讨。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汪劲教授以“后生态环境法典时期中国环境法学范畴体系的变和不变——以法典草二审稿为依据案”为题,从环境法学教科书修订的视角,深入探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教材体系的衔接路径。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原庭长刘竹梅以“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对接”为题,系统梳理我国生态环境司法的发展脉络。
平行研讨单元,与会人员分别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法典化表达”“应对气候变化入典逻辑”“生态环境法典的‘表’与‘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入典的法理与着力点”“生态环境法典视阈下碳排放交易立法的体系优化”等议题展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代表分享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对法典编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近年来,我校聚焦西部环境资源治理需求,在环境法学科建设中搭建跨学科研究团队,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培养了一批扎根西部的环境法治人才。在台达集团长期支持下,西北大学未来将与台达集团进一步深化合作,持续强化“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学科特色,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提供贴合西部实际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环境法治建设贡献西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