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王先明教授为师生讲解“绅董与晚清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历史变动”
作者:社科处 历史学院   编辑:李琛   发布时间:19-06-27      点击:

626日上午,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先明教授应邀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七十八讲,为师生作了题为“绅董与晚清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历史变动”的学术报告。

王先明指出,以往的研究由于视角不同,都笼统的认为乡绅或士绅在晚清基层社会权力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一时期文献中经常出现的“绅董”一词,却分明不是“绅士与董事”的合称,而是指一些“具有特定地位和权势”的人物。由此出发,他分别从“绅董之称谓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官役制’”“绅董制的出现及其基本规制”“绅董的治理范围”以及“绅董体制的近代转型”等四个方面论述咸同以降绅董在地方社会出现的原因与变迁的情况。他认为,晚清时期“绅董制”取代了原先的“官役制”,打破了清代以来“例不用绅”的传统,在晚清地方社会中的作用日见其重。随着洋务新政的逐渐展开,绅董的职权也开始逐步拓展。在晚清社会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中,绅董成为将传统体制与现代体制实现榫接并完成地方治理制度转型的主体力量。

讲座结束后,王先明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报告由历史学院负责人主持,相关院系师生代表听取了报告。


王先明教授简介: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在国家权威历史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现为国家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曾获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奖”、国家人事部、原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师奖”。并多次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等。

undefined

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先明教授作报告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