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陕西省发改委西部开发处和我校丝绸之路研究院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与应对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研讨会旨在深化对“一带一路”建设中风险因素的认知,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我校的十余名专家学者重点讨论了实施“一带一路”所涉及的诸多安全议题,其中包括经济合作风险、政治合作风险、安全合作风险、金融合作风险和文化交流挑战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陕西省发改委西部开发处、省政府对外联络办的相关领导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中,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研究室主任许建英研究员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核心区”的战略定位是新疆发展史上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新疆主要工作是在发展转型上做文章,应建好两个特区,用现代手段做好宗教宣传的正能量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用。西北大学中东问题专家黄民兴教授认为中东地区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地区国家有很高的热情,但也存在政治不稳定、国家间矛盾较多、国际市场油价波动、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为此,我国在中东地区应精心规划,重点突破,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洪岩研究员结合自己多年在俄罗斯和中亚处理法律纠纷的经验,认为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贸易模式存在“双向单边”贸易结构特点,这使得投资具有较大风险。要实现投资风险的法律规避,就应做到从“效率推进”到“活力激发”的转变,做好投资前的准备,进行风险评估和充分调研,缔结合同时选择适用法律。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的朱永彪副教授分析了中亚中国劳工权益面临的风险,建议我国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冲突和突发事件分别制定应急预案,签订双边和多边的劳务合作协议,并尝试构建双边或多边的纠纷解决机制。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陈跃博士认为,我国应提升南海存在质量,保护好南海战略通道;有重点有次序地做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政治交往、经贸往来和文化民心交流,做好双边防务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深化交流沟通,争取相关国家的民心好感;推进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对接工作。
我校卢山冰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丝绸之路研究院致力于搭建“一带一路”学术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按照学校工作部署,丝绸之路研究院将在每个月就某个专项问题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展开学术研讨,形成思想观点和建言献策报告。通过每个月一次小型化、深度化学术研讨和成果发布平台建设,构建起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大平台,为“一带一路”智库建设作出贡献。
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将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智库建设。(陈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