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两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
发布时间:15-08-27      点击: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集中受理期申报项目的评审结果。我校王尧宇教授主持的“含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新型多孔复合材料的研究”,马晓迅教授主持的“低变质煤定向热解机理与产品调控研究”分别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这是我校首次在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同时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作为一种超低密度多孔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王尧宇教授在2009年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穿插和缠绕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定向合成与性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功能应用需求为导向,合成系列具有选择性气体吸附分离和催化性能的MOFs材料,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形貌和孔结构的多孔金属载体,系统地开展MOFs与多孔金属的复合化研究。该项目有望获得制备MOFs与多孔金属复合材料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新理论,得到对大气污染物分子具有吸附、分离功能以及在有机催化等方面具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复合材料,对加速MOFs材料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马晓迅教授主持的“低变质煤定向热解机理与产品调控研究”是我校化工学院首次获得的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煤的热解是所有煤炭热转化过程所必经的、最初的反应阶段。研究低变质煤的热解过程,对实施煤热解、气化、燃烧的分级转化和优化集成为洁净的气、液、固燃料和化学品,解决低变质煤热解生产过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通过多种手段,探索低变质煤的定向热解机理与产品调控机制,解决实现低变质煤高效清洁热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完善低变质煤高效清洁热转化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至此我校国家基金重点项目获批总数达到13项。重点项目研究任务的实施,有望推动若干重要领域的科学前沿取得突破,对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促进我校优势和特色学科的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