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一批)进行了公布,经过公开征集选题、专家评审选题、发布招标公告、受理投标课题、组织通讯评审、公示建议中标课题等规定程序对投标课题进行评审,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任保平教授申报的《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监测预警系统和政策支撑体系构建研究》课题获准立项,资助额度为80万元。该课题也是任保平继2009年获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后,第二次获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资助。
《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监测预警系统和政策支撑体系构建研究》课题基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现状,在研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内在机制基础上,构建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监测预警系统,完善了以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理论,促进了大数据支持下的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监测预警系统的理论研究,拓展了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理论的应用领域,在理论上具有鲜明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本课题在经济增长新常态背景下,考虑资本收益递减、人口红利以及土地红利等的消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进行预警和监测,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全面评价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发展状态和特征,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地方经济增长质量各维度以及相应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而能够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和政策的调整提供现实依据和方向指导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包括应用对策研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三类,平均资助额度为60—80万元。截至目前,我校共9项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资助(2004年中国思想研究所张岂之教授、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2008年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教授、2010年中东研究所王铁铮教授、2012年文化遗产学院钱耀鹏教授、2013年文化遗产学院赵丛苍教授、2014年文化遗产学院王建新教授、中东研究所黄民兴教授、2015年经济管理学院任保平教授),对于提升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李丰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