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张昆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国家形象建构的问题与误区”专题报告
作者:新闻学院   编辑:李琛   发布时间:20-11-04      点击:

11月1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教授应邀做客我校“名家讲坛”,为师生做了“国家形象建构的问题与误区”的报告,此次讲坛由新闻传播学院李安定副教授主持。

张昆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形象与国家形象、四十年崛起与国家形象的转变、国家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途径五个方面展开,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

他指出,在朝在野,国家形象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理想的国家形象应该包括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四个重要形象。

全球化带来了时间空间的压缩,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不可分离,以及全球范围的产业分工,产业链布局。他认为逆全球化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回不去了,即便是暂时退一步,随后也会有爆发性的大进步。

张昆从“形象”二字的界定出发,认为“国家形象”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留给本国公众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另一面还可理解为其他国家公众对本国总体特征和属性的感知。前者是自我本位的“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本国公众的国家认同和归属感;后者是他者本位的“他我形象”,即他国媒介、民众对特定国家的总体印象,它直接影响到国际舆论对特定国家的整体评价。国家形象具有系统性、多维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对内对外的差异性三个特点。

他说,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人民生活的全面改善、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上升、国际政治领域中国话语权的放大,我们迎来了中国时代与中国世纪。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经历了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从单一渠道到全方位对外展示、由弱势声音转为强势话语、从自发零散宣传到整合传播的变化。近年来,不论是中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自我认知还是国外人对我们他者的认知都在发生改变。在对未来的预期方面,57.7%的中国受访者有信心中国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将超越美国。中国形象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弱变为富强、从单一走向多元三个方面。

对于当下国家形象建构传播中的误区,张昆归纳为7点:多头并举,难以形成合力;过于依赖官方渠道,忽略了民间渠道;过于重视正面信息,屏蔽负面信息;过于重视硬实力宣扬,忽略软实力;忽略了政治与专业的平衡;公信力缺失,影响有限;国家形象建构的误区。

国家形象的改变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做出长期的、持续性地努力。对于改进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途径,张昆提出,要改革与传播并重,整容与化妆兼顾;加强公众外交;充分利用目标国家的权威性媒介;整合国内各种传播渠道;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层魅力;全面阐明中国的政策目标;展现中国政府的文明特质;强化职业意识,践行专业精神。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