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特聘教授在权威期刊《文物》发文释证土库曼珍宝
作者: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社科处   编辑:魏梦鸽   发布时间:25-02-07      点击:

2025年第1期《文物》刊发我校特聘教授葛承雍论文《来通、画缸、提水罐———中亚土库曼斯坦出土文物钩沉与释证》。文章通过对三件土库曼斯坦文物的钩沉和文献释读,与中国出土文物互鉴比较,说明“物件”的迁移流通是文明传播的证据,是历史场景流转的标识。

位于欧亚大陆上的土库曼斯坦是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枢纽国家。论文以土库曼斯坦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尼萨古城考古发现的象骨来通进行重新阐释,证明大型来通不是世俗酒器,而是宗教礼仪使用的祭器、礼器;其次对梅尔夫考古发现的被外国学者称为“四景花瓶”的双耳彩绘陶罐进行考释,认为其是唐代杜环记载的“画缸”,为当地新年节庆时的交换礼品;最后,对中亚提水罐的形态进行研究,认为中亚提水罐是挂在水车上提水的器皿,这对于理解西域陶罐类型很有启发,其用途与使用方法也另有答案。

葛承雍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是“新三届”学术领先的人物,曾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人、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等职务,2016年被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聘为特聘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汉唐文明、宗教艺术、古代建筑、思想文化、中外关系、丝绸之路等领域,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多篇被海内外翻译转载,出版著作20余本,多次获得各级奖项,在海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