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文化遗产学院承办的导师讲坛第九十八讲在太白校区举行。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于春应邀作了题为《蜀道南北-北朝隋唐时期长安与四川佛教艺术交流》的学术报告。文化遗产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报告从蜀地入手,通过对典型佛教造像及石窟寺的系统分析,阐释成都地区造像吸收和传播的大致路线,即由岷江上游到成都平原。随后,报告对北魏时期佛教造像及石窟寺并产生的影响和西魏北周时期佛教造像材料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讲解。于春认为,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长安地区大型石刻造像是受南朝影响后出现的,而实地考察则表明该时间应提前到西魏大统十二年的观点,这会对以后相关研究提出新的启示。报告强调,目前在长安地区唐代贞观年间造像几乎未被发现,而在四川地区的遗存比较丰富,这对于复原唐代贞观年间长安地区佛教造像面貌能够提供一定帮助。希望未来在佛教考古领域内的诸多难题,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一一解答。
报告获得了在座师生的一致好评。文化遗产学院赵丛苍教授对报告做了点评,学生代表向于春赠送了“西北大学导师讲坛主讲人”纪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