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时间|西北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创新能力人才
作者:央广网   来源:央广网    编辑:魏梦鸽   发布时间:20-07-13      点击:

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高招时间》是央广网通过“零距离接触高校招办领导”,为考生提供最新招办资讯的一档专访栏目。节目邀请各高校招办负责人详解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以及未来职业选择,帮助家长与学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

近日,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尧宇做客央广网,为广大考生学子介绍西北大学2020年招生信息。

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尧宇

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

央广网教育:各位央广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20央广网《高招时间》特别节目,一年一度高招访谈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们有幸邀请西北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尧宇,王校长您好,节目的开始首先请您介绍下西北大学的基本情况?

王尧宇: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8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0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以及杰青、优青等国字号人才百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等称号。

高度重视专业建设 凝练专业特色 优化专业布局

央广网教育:西北大学位于古都西安,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请问王校长西北大学有哪些优势学科和专业?

王尧宇:西北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考古学专业与北大并列全国第1、地质学全国第3、理论经济学全国第5、科学技术史全国第5、世界史全国第6、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全国第8。全校共有1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地质学学科以国家认定的方式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同时学校也是高度重视专业建设,不断凝练专业特色,优化专业布局。2019年12月,我校24个专业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所有地方高校和在陕高校中均位列第一。包含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材料化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物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首次获批即达到全校所有招生专业的近三分之一。

设立创新学分制度 打破学年制和专业局限

央广网教育:感谢王校长的精彩分享,西北大学历史悠久,学科优良,我们想了解一下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特点?

王尧宇:西北大学长期坚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经过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和实践,学校已经形成了“素质教育基础之上实施专业教育”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地班”与“实验班”的精英教育模式。对基础学科专业,本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基础型科学研究人才的目的,按照“加强基础理论教育,重视科研能力锻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思路,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对交叉型新兴学科专业,采取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综合性大学的专业特点,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按大类招生,以调整课程结构为切入点,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和“人才培养分流机制”。在大类招生基础上,按大类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深化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多学科交叉、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五个互动,实行第1学年按照大类开展教学,第2-3学年按学科专业分类教学,第4学年根据毕业生就业、升学、出国和创业四个去向分流教学三个阶段;设立创新学分制度,打破学年制和专业局限,允许学生转专业学习,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课程或辅修第二专业。

近些年,我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挖掘学校全部教学资源,尽可能给学生在学业选择上最大的自由度”。学生入学后,将会有2-3次的转专业机会,使学生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心仪的专业学习。

学校依托优势学科 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

央广网教育:谢谢王校长的介绍,众所周知,西安又是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西北大学又是扎根西安的百年名校。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在相关方面有哪些举措和计划?

王尧宇:学校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助力陕西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围绕丝绸之路,西北大学开展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和中亚学院,并在中亚成立西北大学中亚学院吉尔吉斯中大石油分院,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发展作出了重点部署。

打造地质、考古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2017年9月,我校地质学学科以国家认定的方式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也是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一个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我校考古学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西北大学的骄傲,也是世界一流学科的重点培育学科之一,而且在丝绸之路考古方面,形成了特色。学校依托这两个优势学科重点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需求,不断深入打造油气勘探、考古专业,致力于培养一批“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和丝绸之路考古留学生团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在强化组织机构、推进协同创新基础上,建设国际化协作和学企跨界合作平台,重点开展中亚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向西开发战略的研究,结合国家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形成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旅游和农业经济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尤其是围绕着亚太自贸区建设、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建设开展研究的同时,结合陕西和西安的实际进行决策咨询研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投资数据库,开展专项报告研究。通过数据库的建立,为国内企业进入沿线国家提供理论和信息支持,同时加大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宗教问题等研究,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促进形成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学术研究集群和学术思想聚集效应,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在2009年,我校王建新教授,就首次进入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进行考察,2011年西北大学同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联合组队,开始了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6月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专门指出,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籍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还于6月22日会见了西北大学考古队成员。

我校采用多单位、多机制校校协同、校企协同组织校内外专家搭建丝绸之路研究学术平台,合作编写和出版丝绸之路丛书,承担各类丝绸之路专项课题30多项,2014年至今,西北大学承担了以丝绸之路研究为重点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科学院研究基金、科技部专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省、市社科基金等30多项。

鼓励学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央广网教育: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请您介绍下,咱们学校开展的国际交流形式有哪些?

王尧宇:西北大学历来重视对外交流合作,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近五年,学校实施国际性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40余项;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5个,举办40余场高水平国际会议;依托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学生1626人次;招收来校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2281人次;聘请全职外教257人次来校工作,举办11次“诺奖论坛”;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中亚学院、美国西北拿撒勒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唐学院等一批国际教育合作机构。

2019年会同院系接待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团组96批1428人次,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2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24项合作协议,其中16项为新增协议,开拓美国特拉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24个项目渠道;完成8个国际会议报批手续,汇总上报36个2020年会议计划。2019年,学校通过“非学位交流访学”“双学位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寒暑假短期访学”等各类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共选派567名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其中长期项目226人,短期项目341人。为鼓励更多学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学校2017年出台了《西北大学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资助办法》,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经济补助。

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我校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合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年在七个省市共计划招收120名学生。该项目前三年5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引进埃塞克斯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由英国教师来华授课,并采用全英文教材加以中英文混合的授课形式完成。同时,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所有的外教课程配置中方助教开设相等课时的辅导课。第四年学生的雅思成绩达到6.0且各单项不低于5.5、专业课成绩满足学籍管理条件,即可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完成第四年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论文。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同时获得由西北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由英国埃塞克斯大学颁发的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央广网教育:近年来西北大学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王尧宇:就业既是国计,也是民生。一年来,西北大学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省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校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置于优先战略地位。

随着学校学科加速和改革升级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西大学子的社会美誉度和社会评价持续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持续增强,西北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共3412人,毕业去向以就业和升学为主,其中签就业协议等形式就业1681人,占比49.27%;升学、出国1279人,占比37.49%;自主创业4人。从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看,各类企业仍是我校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的主体。涉及党政机关、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

从签约单位地域看,在陕西就业毕业生人数最高达到1457人,占签约就业形式等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9.22%。其次是广东省、北京市。

总体上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好、文化素养与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团队精神佳、现职岗位稳定程度高、创新思维和改革精神活六个方面。西北大学的学生以综合素质见长,反映在就业上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

央广网教育:很多考生会关注西北大学校园生活情况,请王校长分享一下?

王尧宇:对于校园生活情况各位考生和家长可以观看一下我们的一个简版的宣传片

央广网教育:疫情期间,学生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西北大学的最新招考政策,也请您告诉大家?

王尧宇:疫情期间,为让广大考生和家长不出门就能了解到西北大学,我校利用网络平台做好相关工作。通过专题制作,全面系统地介绍我校国家级“一流专业”及各院系详情,同时,发布我校所有专业的视频介绍,形象、直观地展示给考生和家长;开通智能咨询答疑系统;开启分省QQ群咨询通道,一省一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咨询答疑活动。各位考生及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关注西北大学、实时了解相关信息:

①登陆西北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②关注西北大学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③加入西北大学各省招生咨询QQ群,随时与招生组老师线上交流;

④也可以拨打我校本科招生咨询电话029-88302211,详细了解学校各类招生的相关情况。

最后,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如愿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同时,也欢迎广大考生报考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将为你提供一个优越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央广网教育:非常感谢王校长做客央广网,希望考生对西北大学做更多的详细了解。今天的节目就到这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