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大学举行《中乌丝路考古》邮票及邮折发行仪式。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为庆祝中乌建交30周年及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今天(11月4日)下午,西北大学举行《中乌丝路考古》邮票及邮折发行仪式。
发行仪式上,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阿尔济耶夫 ·法尔霍德、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邮政公司生产总监诺伊拉 ·加里法娜分别通过线上视频致辞。

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阿尔济耶夫 ·法尔霍德通过视频致辞。
据介绍,《中乌丝路考古》邮票由乌兹别克斯坦邮政公司发行的7枚邮票,和中国邮政公司发行的6枚《一带一路共赢发展》个性化邮票共同组成。双方邮票共同以中乌丝路文物为主题,展示了中乌丝路考古及西北大学东天山考古队考古成果。

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在线致辞。
以这两组邮票组成的《丝路华章》邮折,是丝绸之路考古文化的集锦。邮折的左部主体是乌方邮票,右部主体是中方邮票,中间是中国美术考古开创者、原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子云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西北走廊胜迹图》,背面是邮票图案的介绍。《丝路华章》邮折充分展示了“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也展示了西北大学在传承发扬丝路精神和人类灿烂文明的积极推动作用。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致辞。
《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题材选择用心精巧。其中,安伽墓围屏石榻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发掘,浮雕图案描绘了北周时期粟特人在中国的生活场景;阿弗拉西阿卜遗址彩绘壁画,是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阿弗拉西阿卜古城遗址发现的壁画,描绘了唐朝中国人泛舟的生动场景。两幅精美画面展现了1300多年前丝路沿线人民友好往来,文化繁荣的景象。浮雕、壁画的出土地西安、撒马尔罕同为历史文化名城,也于2013年结为“丝路友好城市”。

西北大学举行《中乌丝路考古》邮票及邮折发行仪式。(来源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举行《中乌丝路考古》邮票及邮折发行仪式。(来源 西北大学)
邮票中的格里芬形象的铜节约、虎形金饰和羊首形金饰是西北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疆巴里坤草原发掘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斯芬克斯形象的费昂斯坠饰、心型图案的金头饰则是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遗址的重要发现,具有明显的东地中海文化特征,他们都是2000年前中乌两国文明互鉴、融合创新的结晶。

西北大学举行《中乌丝路考古》邮票及邮折发行仪式。(来源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举行《中乌丝路考古》邮票及邮折发行仪式。(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行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票,就是以邮票为桥梁和纽带,更好地弘扬和践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讲好新时代‘一带一路’故事,激发两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赓续传统友谊,促进民心相通。”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致辞中表示,这些邮票承载和彰显着学校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鼓舞和激励着全体西大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乌互利合作、推动丝路沿线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toutiao.cnwest.com/data/sxtt/share/news/2022/11/04/content_243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