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平利,‘声’入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乡村行活动、基层理论宣讲员培训班、暑期小课堂、草坪读书朗诵会、古树下读书朗诵会……近日,在陕西平利县委宣传部的统筹对接下,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启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安康市平利县,联合平利县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校地合力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让文化之光在山乡大地焕发新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在平利县城东体育场举办的“‘理’响平利,‘声’入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乡村行活动中,志愿服务团队的师生和平利县的基层理论宣讲员通过《吹号者》《问勇》《为有牺牲多壮志》等生动讲述,将政策理论、传统经典与文艺表演巧妙融合,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让群众在轻松愉悦中领悟政策内涵。“既有系统的指导,又有细节把控方面的提升,参加这次培训班很是受用。”参加了宣讲乡村行活动前的基层理论宣讲员培训班的城关镇干部张子谋说。
暑期小课堂是平利县已坚持开展多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今年暑假,坚守大山数十年的退休夫妻教师叶世平、李照琼夫妇回到西河镇女娲山村的暑期小课堂,义务给孩子们进行辅导。更让孩子们感到惊喜的是,志愿服务团队的师生也来到了小课堂。在志愿服务团队的师生和叶世平、李照琼夫妇的共同指导下,原本腼腆羞涩的孩子也渐渐敢于开口,在一次次练习中变得自信大方,用更标准的普通话回答课堂提问、感受文字之美、分享心中所想。在长安镇长安社区的暑期小课堂,志愿服务团队的师生让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生动可感,通过模拟对话场景引导孩子们体会“对象感”,用高低起伏的示范朗读展现“节奏”的魅力,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了规范表达的窍门。
“我们通过活动,让大家更加坚定共识: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文化传承既要守好根,更要走出去。”参加志愿服务团队的教师殷航说。在西河镇东坝村的草坪读书朗诵会、磨沟村的古树下读书朗诵会上,经典诵读节目让大家沉浸其中,传递坚守的力量;朗诵《秦腔》彰显传统文化的震撼和魅力;原创朗诵作品《再见,平利三合》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深耕与希望……
“平利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类型丰富、很接地气,为深入开展校地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探索了多元路径。”志愿服务团队领队、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安定表示。
原文链接:
中国日报网: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507/21/WS687df53da310028a84abee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