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大开发20年与新时代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 本网记者 陆航/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具实效、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战略之一。今年正值西部大开发实施20周年。10月29日,“西部大开发20年与新时代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政协人资环专委会的专家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陕西省社科联学会部部长张金高、西北大学副校长常江研究员分别致辞,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教授致欢迎词。与会学者聚焦西部地区,面向基层,围绕一带一路、城乡一体化、扶贫等西部大开发主要问题展开研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杜勇主持开幕式。
张金高受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建树委托,代表省社科联致辞。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周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我国西部和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追赶超越态势明显。今天,我们站在20年的历史节点上,系统回顾和梳理20年来西部和陕西经济发展的历程,总结20年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提出对策建议,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构建中贡献社科智慧,意义十分重要。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长期聚焦区域经济研究、服务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在白永秀带领下,数年来深耕于城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精准扶贫等多个事关陕西省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并积极促成成果转化,为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学术和政策的对接交流,畅所欲言,谈真问题、想真办法、提真对策,一起为西部、为陕西“三个经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想供给成果。
常江表示,2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到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再到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从“积极”到“深入”到“优先”,再到“新格局”,彰显了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性和坚定性。20 个春秋风雨兼程,20 年奋进翻天覆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因此,总结西部大开发 20 年的成就和经验,探讨区域发展战略的得失,讲好西部大开发的陕西故事,对于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在陕西省社科联的关怀指导下,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聚焦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城乡一体化理论与陕西城乡统筹实践、中国省域与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一带一路”及陕西融入发展、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积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服务社会上作出了诸多贡献,并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后,西北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的学术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题发言环节由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郭俊华教授主持。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任宗哲教授首先作了题为《西部大开发20年的回顾与反思》的主题发言,回顾了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历程,并对过去20年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200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的通知,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启动西部大开发以后,西部在全国经济地位中稳中有升,这个时期的发展侧重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2010年以后,西部大开发进入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阶段,经济地位持续稳步提升;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设施与城乡建设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任宗哲认为,西部大开发20年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离不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西部大开发本质上是“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的发展,第一个十年是为西部地区打下坚持基础的十年,第二个十年是单个经济区域重点发展的十年,第三个十年应注重内生动力的培育和发展。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颂吉副教授作点评。
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教授作主题为《西部大开发与数字陕西建设》的主题发言,陕西的信息化硬件基础较好,但陕西对数字经济关注度不够、互联网发展落后,在未来数字化建设阶段,陕西应该走数字产业化道路,积极拥抱互联网和大数据、引进互联网企业、培养本土化企业,提出构建世界级苹果交易平台的设想,陕西要走数字产业道路。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冬民教授作点评。
白永秀作了题为《西部大开发20年陕西产业结构的优化》的主题发言,提出产业结构是高质量发展的保证,西部大开发20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面临三产比重过低、和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局面没有改变的双重问题,提出以人口为主体,资源为载体、产业为路径、环境为空间、制度是保障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明确指出陕西应紧抓世界处于大变革时代、中国处于双重新时代、陕西处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代、西部大开发20年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时代的四大机遇,以培育壮大陕西特色产业为主线、推进四大转型、构建“3+3”产业体系的思路推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罗新远教授作点评。
陕西省政协人资环专委会副主任、省决咨委委员李振平研究员作了题为《落实黄河流域发展战略,建设黄河中游经济区》的主题发言。他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发展的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黄河流域发展的思路,认为黄河流域应实现系统性、战略性、协同性发展,提出构建跨省协同网络的发展思路。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婉玲教授作点评。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证券研究所所长冯涛教授作了题为《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体制困境》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主线,陕西应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西部经济特区等方面着力推进西部发展。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尹洁教授作点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杜跃平教授作了题为《西部大开发20年科技创新评价与对策研究》的主题发言。他首先肯定了西部科技创新对改善西部地区要素供给、提高增长效率、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西部省份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结果显示四川排名第一,陕西排名第二,宁夏、甘肃排名靠后,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存在创新环境不佳、创新主体缺位、创新要素流失等问题,应从突出科技创新的地位、加强创新投入和人才建设、壮大企业家队伍、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环境等方面着手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西北工业大学汪小梅教授作点评。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昊博士作了题为《西部大开发20年的绩效评估》的主题发言,基于西部自身发展和东西部地区差距的视角,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成果,西部大开发20年使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水平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此次研讨会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北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承办。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zx/xshshj/xsnew/201910/t20191030_5023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