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
来源:大公报    发布时间:19-02-25      点击:

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当地时间222日,“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正式开展。此次展览通过“康居文化的考古发现”和“月氏文化的考古发现”两个单元,展出了一大批丝绸之路考古出土文物,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乌考古合作研究的阶段性新成果。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2157年前,一位中国人从长安出发,历经10年的苦难旅程,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西南部至乌兹别克斯坦中南部),到达了大夏即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斯坦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南部)。他就是汉王朝派往西方的第一位使节——张骞,他的使命是寻找从中国西迁大夏的游牧部落大月氏。从2009年开始,中国西北大学王建新团队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学家合作,在西天山地区开展联合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寻找西迁中亚的古代月氏人的考古学文化。10年来中乌联合考古队在开展大范围系统区域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先后选择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撒扎干遗址和拜松市拉巴特遗址进行科学精准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新资料。 

据介绍,经过双方考古学家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确认了古代康居和月氏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特征及分布范围,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本次展览由中国西北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展览第一部分通过萨扎干遗址的考古发掘收获,考证了撒马尔罕盆地南缘、西天山北麓就是古代康居的势力范围。第二部分则通过拉巴特遗址发现表明,公元前2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前期,在该区域分布着一种特征明显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类遗存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文化特征均与文献记载的月氏人相一致,应该是古代月氏人留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据悉,本次“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在乌兹别克斯坦产生广泛影响,开幕当日便有大批当地民众进馆参观。而乌方文化和学界多位专家则一致希望,中乌双方今后能继续深化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考古等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展览展出众多丝路文物。(西北大学供图)

链接: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19/0224/251703.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8762681&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

https://www.toutiao.com/i6661766352077849101/?wxshare_count=2&pbid=6654435134723622408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