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科普基地”揭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18-10-25      点击: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10月25日下午,“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科普基地”揭牌仪式暨“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五十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岂之先生,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建树,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等和西北大学师生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和学术讲座。张岂之、郭建树和郭立宏、常江共同为“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科普基地”揭牌。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主持揭牌仪式。

  郭立宏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高校是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推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文化和智力支撑。2013年,西北大学博物馆被授予首批“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借助博物馆良好的科普资源,学校积极开展社科普及工作。几年来,以地球、生物、历史等展馆为载体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社科普及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对于全面助推提高陕西省广大人民群众人文社科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郭立宏介绍,多年以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出版了《中国思想通史》《中国思想学术编年》《西部人文丛书》等优秀著作,连续十二年承办清明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对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提升国家和区域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此次“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科普基地”被命名为第三批“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必将更好地发挥我校在社科普及平台建设方面的优势,起到“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和“五新”战略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郭立宏说,今天下午,“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五十讲也如约开讲。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我校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为我们作报告。张岂之先生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部古籍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等。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及学术领导经验,获得“国学终身成就奖”、 第五届“纳通国际儒学奖”、2018年“汤用彤学术奖”等多个奖项。张先生现已年逾九旬,但在学术园地里依旧耕耘不辍、乐此不疲,不仅是我们尊重和仰视的学术大家,也是我们追随和效仿的人生楷模。我相信此次报告会不仅会为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会为科普基地未来的建设发展指引更高远的方向,也会为我们每个人留下深刻隽永的美好记忆。

链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1810/t20181025_4731802.shtml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