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妮)9月7日,新学期一开学,西北大学中药系教授房敏峰便收到喜讯:在该系科技扶贫调研团队的帮助下,澄城县的黄芩蜂蜜受到市场广泛好评。今年暑期,西北大学7名学生在生命科学学院老师的带领下,组成澄城县药用植物科技扶贫调研团队,深入陕西黄芩种植模范基地,以教育、技术扶贫,带动当地中药材发展。
澄城县当地种植的黄芩价值高、长势好,颇受市场欢迎。但是,由于缺乏现代的机械化设备,挑拣工作繁重,每年挑拣黄芩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帮助工人进行黄芩、远志等药用植物的分拣、筛选、装袋、搬运等工序,并提供技术指导,为当地种植户提供种植药材市场交易、品牌打造的相关知识以及国家的扶贫政策。此外,生命科学学院还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了学校、医药集团、市场、合作社和经营户多方协调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户规范种植。
“入户访谈时,一位爷爷说,要是有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才来支持、指导他们,他们肯定能增产增收!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该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朱晨雨感慨地说。
自2001年起,西北大学中药系积极投身渭北中药产业扶贫工作,组织学生深入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进行野外调查,为我省道地药材质量评价和开发工作作出贡献。
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0911/html/page_05_content_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