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台:【文明校园巡礼】西北大学:让文明成为高校里的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18-04-10      点击:

(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张蓉 英淇) 2017年,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雁塔小学等陕西省15所学校,被中央文明办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从今天(49日)起,《陕西新闻联播》推出“文明校园巡礼”,重点展现这些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大学。

前不久,西北大学物理学院从老校区整体搬迁到长安校区,每一间教职员工的办公室里,都会在显眼位置安装一块黑板,从候伯宇先生开始,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物理学院延续了下来。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杨文力:“大家平时在一块讨论,有很多就标记在黑板上,也许是一个很小的,当时不是很起眼的(知识点),但是到后面,对解决问题还是很重要的,对我们来说,养成的这种交流的习惯,坚持的习惯,倡导思想的活跃,学术交流的传承。”

30年前,大学毕业的杨文力来到西北大学,师从候伯宇先生,在他看来,候老师教给他的不只有学识,更重要的,是爱党爱国、攻坚克难、精心育人、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杨文力:“一代一代的西大人都继承了这一点,深爱西大、深爱西北这块土地。”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一学生李夏爽:“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要讲好陕西故事,首先我们应该讲好一些守根护脉、继承传统的历史故事。”

在西北大学的思政课堂,一场关于“如何讲好陕西故事”的交流讨论正在进行,学生反转成为老师,通过讲述历史典故和身边故事,引发交流讨论、探索其中蕴含的理论原理。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王强是“反转课堂”和“叙事式”教学法的推广实践者,他将“大道理”蕴含在“小故事”中,让一条条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强:“让思政课活起来,它才能火起来,活起来的话,学生才喜欢听,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丁羿涵是西北大学信息学院的大二学生,课余时间他和小伙伴们就会出现在学校周边的小区,为住户义务检测电脑。

丁羿涵:“用我们所学的东西去帮助别人,运用到实际,帮助别人自己也高兴。”

2005年成立至今,这个由师生们自发成立的“义务维修站”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志愿队伍。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侍映宏:“我们也希望通过发挥这种品牌效应,从而引导整个学院学生的精神文明风尚。”

从创建区“文明单位”到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二十多年来,“文明”早已成为西大校园里的文化自觉,成为校园里最鲜亮的精神底色。

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国华:“构筑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彰显西大精神,激发西大动力,使文明创建工作更具有特色,更接地气,强化大学精神的温度、厚度和高度。”

链接:http://toutiao.cnwest.com/sxtt/share/news/2018/04/09/content_395395.html?_fixstr=af7816ydbi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