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主席强调,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实现文化自信关键在文化建设。
9月7日,在境内外媒体见面会上,娄勤俭省长提出“争取国家在陕建立中国文化中心”的倡议。这一倡议高瞻远瞩,与党和国家文化发展大局高度契合,为我省在国家文化建设大局中的定位指明了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要求逐渐向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并举转变,文化建设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国家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对内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另一方面,社会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完善价值体系,化解社会矛盾;民众需要通过文化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适时成立中国文化中心,整合中国文化资源,活化中华遗产,将能够提升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中国周、秦、汉、唐四大盛世王朝,是华夏始祖炎黄根脉文化发源地、中华礼乐文化发祥地、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策源地,有厚重的中国文化积淀。西安是中国第一大古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西安高校云集,具备建设中国文化中心、汇聚传播中国文化的各项条件。陕西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也是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在陕西建设中国文化中心,能够强化西安作为中国文化高地的地位,促进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
作为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校,西北大学长期秉持“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围绕“一山”(秦岭)、“一河”(黄河)、“一路”(丝绸之路)、“一家园”(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一开发”(西部大开发)展开研究,致力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融汇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经过113年的办学发展,西北大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丝绸之路文明交往、文化遗产研究、世界文明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学科优势,西北大学前校长侯外庐和张岂之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的阐发、中华文化价值的弘扬,在国内外影响深远。彭树智先生的“交往文明论”被公认为中国在当代世界文明理论上三大学派之一,黄民兴教授正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明交往视野下的中亚文明史研究”,即将形成由中国人完成的多卷本《中亚文明史》。在西北大学开展中国文化中心研究,契合西北大学历史传统,具备坚实学术基础,符合长期办学理念。陕西开展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首先就是要把中华民族几千年里形成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梳理清楚、提炼概括、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在这些方面,西北大学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也同时具有研究、分析、解读当代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科研力量和研究实力。西北大学具备推动陕西建设中国文化中心的能力,我们也愿意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尽快形成一批能够支撑成果,为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为落实习主席指示精神,响应娄勤俭省长倡议,西北大学将筹建“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汇聚中华文化资源,活化中国文化遗产;重建中国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价值;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西北大学将通过“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为提升民族文化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陕西高校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西北大学校长)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51016/html/page_13_content_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