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西北大学与延长集团科技合作效果显著
发布时间:15-08-28      点击:

    (记者张梅)    多年来,西北大学凭借学科优势,踊跃投入到陕北煤、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高效清洁化工转化利用科技活动中,尤其在与延长集团的合作中,形成了产、学、研有机结合,特色鲜明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动企业进行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大学学科水平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共建创新平台 

   日前,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的“陕西省洁净煤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和延长石油的科研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甲烷无氧芳构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的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延长石油集团的天然气,特别是正在勘探开采的页岩气的直接化工转化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陕西省洁净煤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西北大学依托学科优势,与延长石油集团共同建设的多个合作平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中心”已成为以能源化工为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放大能力的开放性多功能平台。仅近五年来,“中心”承担国家及省(部)、市、企事业单位各类项目260余项,“3D塔器技术”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中心”的基础上,双方又建设了陕北能源先进化工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基地、油田化工产品开发实验室等平台,为推动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进一步凝聚各方优势,推动全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2009年,依托西北大学,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延长石油、陕煤集团、陕鼓集团等省内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组建了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通过合作各方的不断协同创新,能研院在陕北地区油页岩工业化综合利用、陕北地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与地下地质封存、煤焦油加氢改制生产汽柴油馏分油技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特色污染立体化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些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方向掌握了领先国际的产业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陕西省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及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陕西省油页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随着多个平台基地的搭建运行,西北大学形成了对陕北煤、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的全链条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推动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早在多年前,主要承担延长石油炼制、天然气液化等产品生产和建设的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就与西北大学“陕西省资源化工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企业产品方案规划、产业链延伸新产品开发以及生产装置技术优化和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为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今年5月,双方签约共建“陕西省油气煤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这一平台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我省油煤气新技术开发、中试试验和工业示范步伐,为企业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合作中,为了进一步形成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协同体系,加强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2012年,由西北大学牵头,联合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共同组建了“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今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中期检查,专家组对中心的建设运行情况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随着该中心的运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效益也将进一步显现。

    共闯技术难关  

    当前,在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压力继续增大的背景下,延长石油却实现“逆生长”。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延长石油不断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为其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西北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低渗透油田勘探开采技术研究院是双方共同搭建的多领域、全方位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西北大学与延长石油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关,共闯多项技术难关。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中,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突破原有认识禁区,按照“延长下面找延长”、“盆地下面找盆地”的勘探思路,创立了完整的特低渗成藏理论,创建了系统的复杂油水层逐步识别模式,创新了低压、高含泥等复杂致密油藏钻完井储层保护及压裂系列配套技术、工艺。经国内外专家鉴定,这一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通过大范围推广应用,已在开采百年的延长油田新发现石油地质储量8.31亿吨。

    在“甲烷制芳烃联产氢气循环流化床工艺开发”项目中,西北大学与延长石油、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围绕“甲烷制芳烃联产氢气循环流化床工艺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项目一期投资约500万元,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内的“陕西省洁净煤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循环流化床连续反应和催化剂连续再生的中试装置,完成了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再生体系的各项实验参数的考察和长周期连续稳定的试验运行。同时,延长石油碳氢研究中心在该“中心”开发建设了一套内径42mm,高约1.5米的粉煤热解中试装置,为延长石油集团在兴化建设的煤热解与气化一体化的CCSI技术的工业试验装置提供了重要的设计数据。

    把二氧化碳注入油气田中驱油,从而实现油气藏原油采收率的提高、二氧化碳封存双重目的,是未来化石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西北大学和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的多方努力下,西北大学和延长石油作为我省的两家单位进入了中美清洁能源技术联盟,开展在致密砂岩油藏的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目前,在西北大学、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与延长石油集团联合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吴起和靖边二氧化碳驱油与地质封存示范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并在靖边和吴起两个油田有效地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及地质封存示范工程项目的工程化实施。

    随着示范工程项目的深度实施和不断完善,我省正在形成致密砂岩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系统,并由此推动陕北地区实现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二氧化碳减排的双重目的。与此同时,陕北地区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示范工程项目也进入《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提交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报告》,拟定于下半年签订协议。

    多学科协同服务 

    微生物驱油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破解高含水油藏开发难题、实现石油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根据油藏地质条件、环境特点筛选菌种是该技术的关键。

    把陕北地区油藏地质特点搞得最清楚的莫过于西北大学地质系。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基本地质条件、成藏条件,都是西北大学地质系几代人历时半个多世纪完成的。他们的研究,是陕北地区能源勘探、开采、利用的基础。

    据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陈富林教授介绍,微生物驱油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是西北大学陕西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石油地质学科和低渗透油田勘探开采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的成果。目前西北大学微生物驱油技术国内领先,这样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校内多学科的协同创新。这种各学科间的协同创新在西北大学与延长石油的合作中,并不是特例。仅2000年以来,学校共计有37位教授专家承担延长石油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各类横向委托项目116项,涉及地质、化工、生物、化学、城环等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从勘探到开采、开发以及产业升级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学科间的协同创新,从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借助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合作,西北大学正向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稳步前进。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