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母校文化传统 创造大学生活的阳光故事
——在2012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方光华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这收获喜悦的金秋时节,西北大学迎来了8000余名新同学,请允许我代表全体老师和所有老同学,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西北大学是我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在11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四大传统:
一是自强不息。学校肇始于变法图强的清末陕西大学堂,得名于伟大的辛亥革命,在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的动荡年代,苦苦求索兴学救国的真理,历尽曲折。在民族独立解放的抗日战争年代,北京、天津的一批著名学府内迁来陕,甚至被迫寓居陕南城固,组成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大一起成为我国战时高等教育的两大堡垒,给西北大学输入新的血液。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中,学校又成为陕西和西北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渊源。虽然我们的道路百转千回,但学校始终保持顽强的再生能力,今天依然以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自立于我国高等院校之林。
二是追求高远。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学校就明确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愿景,致力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融会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祖国辽阔的西部。校训“公诚勤朴”中的“公”就是天下为公,“诚”就是不诚无物,“勤”就是勤奋敬业,“朴”就是抱朴守真,展现了广大师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赤子情怀。
多年来,学校依托西部人文与自然资源,放眼世界科学前沿,在中国大陆构造、早期生命起源、西部生物资源、现代理论物理、中国思想文化、周秦汉唐文明、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中东历史以及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深厚的积累,产生了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学派、张伯声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侯伯宇的“侯氏定理”、王戌堂的“王氏定理”等重大理论创新,为建设有广泛学术影响、最能肩负祖国西北开发使命的综合性大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离开我们不久的侯伯宇先生,毕生致力于解决物理世界的理论矛盾,把攀登科学高峰当作人生最大的追求,他在理论物理前沿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得到李政道、杨振宁的高度评价。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怀、进取精神和崇高师德,不仅是西北大学“公诚勤朴”传统的完美体现,而且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特别是科教工作者的一座丰碑。
三是文化育人。学校致力于培养有文化理想,善于融会贯通,敢于创新的综合性人才,构建了文理并重、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培养了二十余万才任天下的优秀学子,走出了6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22位两院院士,4位国际研究机构院士和通讯院士,涌现出王岐山、陈宗兴、贾平凹、迟子建、王子今、杨圣敏、张维迎、魏杰等大批中青年杰出人才,赢得了“中华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等诸多美誉。
四是民主包容。与辛亥精神、五四精神一脉相承,西北大学校风追求民主,学术崇尚自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胀。百年沧桑巨变,西北大学坐看云卷云舒,养成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味。
各位同学,在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刻,我想对你们提三点希望:
第一,珍爱母校的精神传统。我们要始终保持对西北大学精神传统的高度自觉,自强不息、追求高远、宽厚包容。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有远大理想的人、有宽阔胸怀的人,让母校的精神传统在我们的血脉中奔流。
第二,领悟母校的教育理念。要努力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充分掌握特色化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锻炼好身体,使自己更加有文化理想,更加能融会贯通,更加敢于担当,向全面发展、学有专长,既能治学、又能经世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三,创造大学生活的阳光故事。大学生活温馨浪漫,充满创造的激情。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岁月,让自己的理性和情感与母校的苍松翠柏一起成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阳光故事,在同学和老师的心中,在母校的怀抱里,留下温暖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下个月我们将迎来母校110年华诞,那些牵动情思的历史画面将朝你们纷至沓来。我坚信,西北大学的梦想将与你们同在,将因为你们而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描绘大学生活的精彩画卷,共同谱写西北大学新的诗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