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90年的战斗历程,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作出了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斗争历史,充分认识党创建的丰功伟绩,对于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有巨大的意义。
一、南征北战,历经艰险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
20
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日益腐败的情况下,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大规模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酝酿成立一个新的政党推动中国革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邀请当时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的省份派两名代表来上海开会。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于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1922
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情况,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
年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共同讨伐当时统治中国的北洋军阀。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主张。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始了讨伐北洋军阀的战斗,北伐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后来由于蒋介石叛变,这次大革命最后失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屠杀,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但是共产党员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擦干了血迹,又继续为革命而战斗。为此党领导南昌、秋收、广州、百色、平江、渭华等多次武装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起义部队带上井冈山,在那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立了大小十五块根据地,工农红军发展到十几万人。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蒋介石国民党对这支革命力量非常惧怕,他们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围剿。第一、二、三、四次围剿被粉碎后,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在党内“左”倾路线的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没有取得胜利,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进行长征。长征时环境极端困难,天上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反动军队围、追、堵、截。过草地时没有粮食吃,红军战士吃草根、树皮,没房子住,就地而睡,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从此红军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经过百折不挠的斗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自1931年9月18日侵占我国东北后,侵华野心日益膨胀,1935年10月又发动对华北的进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下,全国各阶层都表示出对日抵抗决心。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此时仍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方针。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队赴陕北前线“剿共”。张、杨连续几天向蒋介石反复进谏,都遭到蒋介石的严词训斥。张、杨在无奈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临潼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立刻致电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共意见。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和张、杨共同处理此次事变。中共中央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全国人民和一切愿意抗日的各党派各界所欢迎的前途。经过谈判,蒋介石向周恩来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937
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蒋介石,强调“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和共产党倡议国共合作抗战的情况下,蒋介石于9月23日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谈话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战争,国共两党共同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尽管国民党发动了几次反共高潮,但由于我党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两党合作始终没有破裂。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抵御和全国人民的顽强斗争下,经过八年的坚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在中国横行一时的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国人民免受亡国之苦,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建国的环境。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后,就积极准备发动消灭共产党和人民革命力量的内战。在内战尚未准备就绪时,他邀请共产党派代表去重庆进行谈判,共商建国大计。共产党抱着极大诚意,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代表中共去重庆谈判。谈判签订了停战协定,召开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由于国民党当局执意要取消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这两个问题未达成协议。蒋介石一面利用和谈,拖延发动内战的时间,一面迅速调运军队,准备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是保持着清醒头脑的。党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也进行了作好自卫战争的准备。全面内战爆发后,党明确指出,必须打败蒋介石的进攻,而且能够打败他。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人民解放军坚持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经过一年多的斗争,打败了国民党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实施倒行逆施的政策,激起了国统区人民的极大愤慨,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和国民党进行斗争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政府在军事上失败的同时,在政治上也遭到失败。在人民解放军的顽强拼搏和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冲击下,经过三年多的斗争,人民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用现代化装备的美蒋反动派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数事实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艰辛探索、勇于实践为寻求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懈奋斗
全国解放后,政治上翻了身的人民要求摆脱贫穷,实现经济上翻身。1952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践线,即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于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1956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指出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八大”提出的这条路线是正确的。1957年的经济工作由于执行了“八大”的正确方针,是建国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问题上,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1月和3月,党先后在南宁和成都召开了有部分中央和地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述两个会议对继承党的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振奋精神,寻求用更好的方法和更快的速度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两个会议都对1956年的反冒进以及主张反冒进的中央领导人,作了不适当的批判。这就很难不助长脱离实际的臆想和冒进。
1958
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争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在宣传中片面强调速度是总践线的灵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随后又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产不但没有得到很快发展,还出现了下降。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出现的困难局面,及时采取措施。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党上下跟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这时毛泽东同志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现实危险。要用“文化大革命”的形式,把他认为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上述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根本不能称为革命,而只是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的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更使社会大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三、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立新功
粉碎“四人帮”后,党面临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当时确实是百废待举。为了拨乱反正,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讨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从而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根据许多老同志的提议,三中全会后,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对历史上遗留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
1982
年9月,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还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
1987
年10月25日
,党召开了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级阶段的论述是党对国情的深刻认识。50年代中期,由于对国情缺乏深刻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结果事与愿违。
为了加速改革开放的发展,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党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了与许多国家关系,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1972年中国和日本建交,1978年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月,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和苏联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互访,使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国还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反霸统一战线。这一时期我们还用“一国两制”的方针,通过和英国的谈判,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通过和葡萄牙的谈判,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党在外交方面所进行的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得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对我国安心搞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如何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我国人口的8%,是我国人口的最大多数。党把处理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许多惠农强农政策,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书本费,实行寄宿生生活补贴,到取消延续了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种子、农机具等补贴,规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使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党还对人民关心的许多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制定了许多惠民政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的国际威望大为提高。我们要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