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 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发布时间:12-11-29      点击:

创先争优 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张琼   舒立鸾  侯斌
摘 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所做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高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着手,对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进行分析,并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试图提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途径。
关键词: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
创先争优活动是新时期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呈现了继承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不懈追求,是对历次专题集中教育活动取得成果的巩固和拓展,赋予了党的建设工作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加深刻的本质内涵,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具有深远意义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所做的重大部署,其总体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同时它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又一战略举措,是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体现,它赋予了党建新的活力和新的理念,是推进党建工作增强时代性、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大大促进人们增强对党领导改革开放事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信念,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好的联系服务群众,维护党的威望,对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正确领导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在高校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的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作用尤为重要。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是保证基层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有效发挥功能作用的重要因素,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三者都是党组织职能的反映,它们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党组织的创造力是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创造力,就无从谈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影响力则是创造力的延伸,影响力的扩大,也会调动更大的创造力。而凝聚力是前两者目的和动力,也就是说有了创造力,扩大了影响力,最终就是把大家吸引到一起,凝聚成一股绳,汇成强大的力量。有了凝聚力,又会激发创造力,使影响力更强大。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在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师生中也出现了新的情况。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对院系党建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权利不够科学切实,工作理念不够创新,缺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些基层党建工作基本就是上传下达,甚至是走走过程而已。把党建工作看成是开开会,写写材料。许多党支部工作缺乏系统针对性规划,支部工作常常被忽略,被替代。
    2、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常常出现基层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参与决策流于形式。党建工作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两张皮”。由于高校工作方式的分散化,一些师生党员组织意识淡化,党组织的执行力减弱。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容易形成一阵风,不能完全正常化规范化,加上党的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满足高校师生党员的新需要,使党建工作缺乏有效性。
    3、高校基层党组织虽然对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比较重视。但在教师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力度不够。加之对入党后教育不够,有的党员不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造成不良影响,使一些师生对党组织产生错误的认识,入党积极性下降。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弱化。
    二)、造成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不够的原因
    1、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
国际上,随着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中国虽然一枝独秀,但总体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化。改革开放以来,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西方的一些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也被有意无意地带入高校,导致一部分党员信念不坚定、宗旨淡化、组织纪律松懈进而使政治理想趋于淡薄。
在国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认,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党内存在的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屡有发生,社会上存在的贫富差距、高物价等现象和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党的形象。作为高校来说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高校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片面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高收入,对加入党组织不感兴趣,导致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发生偏差。
    2、高校工作特点的影响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往往是重业务、轻政治。各高校普遍以科研业绩来衡量教师和院系的工作成就,高校间竞争也是如此。而基层党建工作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冲击,在实际工作中,党的工作被认为是软任务、软指标,比较虚,教学科研及行政工作才是硬任务、硬指标,党务工作总是要给后者让路。最后导致“一头实、一头虚”的情况发生,进而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在群众中也有所下降。
3、党员队伍自身的影响
部分党员在各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把自己混同群众。甚至有些人入党只是为了捞实惠。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党的建设工作更是不重视、不关心。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中注重个人名利,团结带领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有的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埋头于业务,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愿做组织分配的工作等等。
虽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了高校基层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往往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局限性。教学、科研等业务人员,往往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视为累赘和负担。加上制度和程序性规定的不足,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难以真正融入教学、科研等业务中,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减弱,由此可见,高校党建工作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此下去,党在高校的工作必然会受到严重损害,最终将影响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局面。
 
三、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心重点在基层,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借东风抓党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和助推器,大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要求,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创造力。
    1打造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提高师生党员的学习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型社会和信息时代,每个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更应如此。一是要建立健全符合高校实际的学习机制。要规范学习系统,党员干部带头学,形成常态长效学习机制。二是深化丰富学习内容。既要学经典理论,又要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知识、专业技术等,使学习内容有系统性针对性,有深度有广度。三是改进学习方式,拓宽学习途径。要采取问题式、网络式、菜单式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态势。四是注重学习效果。对学习内容和收获督查考评,提高学习效果。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培养造就一支有思想有实力的党员队伍。
2探索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的创新工程,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结合高校的中心任务和师生的特点,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着重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与教学质量工程”结合,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鼓劲给力。着重“推进堡垒建设工程与学术科研团队建设工程”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组织服务作用。着重“推进党建活动品牌建设工程与学科凝练工程建设”结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带动学科发展,促进学科建设上水平的有效功能。着重“推进励志成才工程与共建共享工程”结合,引导组织青年师生党员互动互促、共建并进。同时,还要组织开展比学赶超活动,让师生在竞赛中发挥能动性,创造性。
3以破难党建工作难题为动力,培养创新精神。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要立足本单位实际,变压力为动力,一是要积极开展党建思想理论创新,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调研机制,要创造保证党建理论研究的条件,设立党建研究专项基金,设立党建工作创新奖,主动组织专职人员参与党建工作研究课题和专项研究工作。用新的党建研究成果和党建工作经验指导抓好院系党建。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更具前瞻性、时代性和科学性。二是要处理好党建工作和院系行政、教学科研等的关系,主动参与支持院系事业的开展。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建设,一方面高度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硬件支持和投入,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够有效运转,有效发挥功能。
(二)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增强影响力。
1要着眼于高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拓展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平台,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平台。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争创目标与学校院系发展目标规划高度统一。再就是使争创活动的主题、内容、方法措施等,符合高校实际,贴近高校师生,实现争创主题的时代性特色化,争创内容的先进性实体化,争创措施的可操作性具体化,争创效果的示范性全面化。确保创建先进党支部与高校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形成良好互动,产生党建带群建的新成果。
2.站在高校党的事业未来发展的高度,传播培植先进性价值取向。高校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培养吸引优秀知识分子入党,这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重要职责。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发现老师中的优秀人才,激发他们的入党志愿,选派富有经验的党员教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给予指导帮助,并在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给予启发引导,同时发挥资深党务工作者、老教师党员的作用,聘请他们担任党建组织员,帮助指导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和争创活动,积极培养师生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3.从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的角度,丰富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决定着党组织的影响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注重把握师生的脉搏,制定确立贴近师生实际的争创主题和活动载体,丰富多彩的争创载体,能使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同时产生很强的感染力,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和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三)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环节,传承和展现党的先进性本质,增强凝聚力。
1.要以构筑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景为前提,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首要的是在师生广泛开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用先进科学的思想理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因为理想信念是凝聚力的源泉和基础。要教育引导师生员工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党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个人、集体与党和国家、民族的共同愿景,从而与党的事业发展目标要求形成共识。再就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创先争优的目标要求和举措,下功夫解决党员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扩展延伸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落实整改措施。用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和声誉,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行为表现凝人心。
2.要以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为根本,增强党的内聚力。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增强党员为党的事业同心同德奋斗的责任感和向心力。作为高校来讲,第一,要重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畅通党内民主渠道,发展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特别是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调动他们关心学校改革发展为学校建设作贡献的积极性。第二,要增强党员自身的综合实力。要加强对党员的培训、培养,强化党员行使主体权利,履行党员义务的基础。第三,要关心党员的成长发展,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争取机会,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同时建设好党员之家,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自豪感,强化党的内聚力。
3.要以关注师生的诉求,服务师生为重点,增强党的外聚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学校院系发展的规划方案中,充分体现师生的共同利益和呼声,把广大师生的新要求、新期待、新思路,融入到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和措施中。并在争创活动中,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和评议。把师生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高校基层党组织更要把服务师生的要求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让师生得实惠。要主动深入教学科研一线,积极协调矛盾,努力创造条件有保障,工作有效率的教学科研环境。让师生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师生对党组织的拥戴情感,凝聚人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只有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为出发点,以结合高校中心工作创先争优为切入点,以提高党组织破解难题能力为突破点,以服务师生促发展为落脚点,以党建带群建为增长点,坚持高校基层党组织长效机制建设,克服和解决影响党支部建设和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团结广大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建设目标奋斗,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创先争优活动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人民日报》2010年6月23日。
[2]李源潮:《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人民日报》2010年6月28日,第6版
[3]宣勇,何作井.支部建在学科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1,(3):19-20.
[4]刘国有.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刘立东.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
[6]李丽萍.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J].实事求是,2009(3):49-50.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