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嘉仪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从我进入工作岗位起就是萦绕在周边的永恒话题。的确,新时代辅导员力图跳脱“全能保姆”这一略带讽刺意味的调侃,向更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着从业余跑手向专业跑手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迈向专业化、职业化的过程。类比运动员趋向专业化,我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有“跑道”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不是心里想一想、嘴上说一说就能实现的。在我看来,必须有良好的“跑道”为依托,这个“跑道”就是我们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我认为有二:一是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是辅导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以赛带练、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最好渠道之一,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层层选拔机制会让我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加扎实,备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我们强化自己不断汲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辅导员的科学研究则主要指工作研究论文、思政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等。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思考的感悟凝练为实实在在的文字和明确的研究方向,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不断提升辅导员文字表达、学术研究能力的过程。专业跑道畅通,我们的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工作能力提升的速度才能更快。
二、有“专项”
就像专业跑手一定有自己擅长的距离一样,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繁杂,但我们的心不能杂。每个距离快慢都很平均的运动员一定不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同样地,我们处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要学会将自己剥离出来。在搞好其他工作的同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并将其作为自己专业化、职业化的主攻方向。由热爱到擅长、再到专业,是一个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康庄大道”。
三、有“对手”
一个人的原地踏步甚至落后往往是缺乏竞争的结果。“鲶鱼效应”同样适用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良性竞争有利于实现“双赢”甚至是“共赢”。没有对手,即使站在顶峰,也是“独孤求败”。有对手的路上,即使一点小小的进步,也会让你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成就感空前爆棚,这就是“对手”给予我们的力量。辅导员之间同样可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局面,从而促进每一位辅导员都能够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四、有“裁判”
将这一点放在最后,并不是说它不重要,恰恰相反,一所高校,学生和教师才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本源。前不久,刚刚拜读过一位辅导员的网文《消逝的班级: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传承与变革》,里面详细探讨了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工作的变与不变,颇有感触。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历经沧海桑田之后,我们终将醒悟并回归到源头本身:每一名学生。的确,无论我们将辅导员工作说得多么职业化、专业化,千般万般,回归源头,我们终将是为每一名学生服务。而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贯穿在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全程中,给学生讲政治、解政策、释疑惑,这本身就是辅导员扎实自身专业素养,从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学生是我们职业能力提升跑道上的“裁判”,以他们的感受和评价为标准,从班情熟知、宿舍问题、学习问题、职业选择问题、危机事件处理等小的方面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我们的基础工作能力,我认为,这才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石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