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务公开 强化党员主体地位
发布时间:12-11-28      点击:


推进党务公开 强化党员主体地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建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务公开作为党的组织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这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强化党员主体地位指明了方向。
一、党务公开是强化党员主体地位的动力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课题。   
党务公开,是指党内工作、党内生活的内容、程序、结果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向下级党组织乃至全体党员的公开,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活动、决定等向所属下级组织和党员公开。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策,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还应面向社会公开。实行党务公开,其目的是增加党内工作、党内生活的透明度,保证下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公开,就没有民主,公开的程度直接反映民主发展的程度。党内民主的核心价值是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一律平等。这就决定了,党务公开必须以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为前提,主要表现在:广大党员是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能够积极参与党内事务,认真履行义务,积极行使权利,党内事务能够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意志,从而使党的各项建设和各种活动始终以党员为主体展开。    
党员主体地位,即党员的主体性地位,简单地说,是指党员在党的活动中主导性、主动性与决定性的政治地位。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本质上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党员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党员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党员能够积极参加党内事务及党内管理活动,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和各项活动始终以党员为主体来展开。党员的主体地位表明党员是党的权力主体,在党内当家作主,而党员主体地位的平等势必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增强党员对党员角色的自我认同感,催生党员主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党务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将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透明度,使广大党员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只有党员在事实上感受和体会到自己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人,能够了解党内的重大情祝,能够参与党内重大问题讨论和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自己的意志的时候,他作为党员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能被激发出来;只有当一个党员有了高度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候,他才能够具体地、感性地把自己的利益、前途与党的利益、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只有当一个党员感到党内公开的民主环境,能够为他追求理想信念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时,他才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内如果缺乏党务公开的民主环境,党员主体地位就无法得到保证,党员就缺乏发挥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也就缺乏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动力。   
二、通过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党务公开,为广大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渠道,有效维护了党员民主权利,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党组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党内监督,得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一致认同,使党员主体地位得以加强。
(一)增强民主意识,营造党务公开氛围,为强化党员主体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推进党务公开,首要的是培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与参与意识。针对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通过加强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与参与意识,消除利益驱使的需求性动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一是加强党性宗旨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意识到,党的执政权是因人民而获得,要为人民而掌权,执政权力的行使一刻也不能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加强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树立公仆意识,自觉接受公开的监督;三是加强党员群众民主参与意识教育,杜绝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味强调集中而忽视民主、强调统一而排斥差异、强调服从而否定参与,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党员干部有了较强的民主意识与参政意识,就会深刻认识推进党务公开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消除“不想、不愿、不敢”的思想障碍,营造党务公开“人人皆知、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为确立党员主体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推进党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强化党员主体地位提供组织保障。推行党务公开,既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使命和责任。党委要统一领导,促成党政齐抓共管、党的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党员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把党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建立领导责任制。对公开各个环节的职责、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并严格实行党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保责任制,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是推进党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党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要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对各地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量化考核标准,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确保党务公开取得实效。
(三)强化党务公开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一要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扩大群众参与面,采取民意调查、问卷评议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二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党内的重大决策或政策,在不泄露机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让党员参与讨论决定,从而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反映、办理、答复、批评、质询等制度,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内上情下达的渠道,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对反映的重大问题和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办理,并将办理结果通报有关党组织和党员。四要健全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差额考察、考察结果通报等制度,积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扩大差额推荐和选举的比例和范围。
三、把握关键环节,扎实稳步推进党务公开
党务公开,是党务工作的“阳光作业”,推进党务公开,对于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员的基本权利,确保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强化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工作中,推进党务公开需坚持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公开方式的多样性、公开机制的完善性、公开结果的有效性等“四项基本原则”,以确保党务公开真正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首先是公开内容的全面性。重视公开的内容,是推进党务公开的核心。在内容的全面性探索上,要做到“三个务必”。一是务必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对于任何党组织来说,党务工作除涉密内容外,要最大程度的公开。要抓好公开内容的发布工作,通过预审准确把握公开的重点、公开的范围和公开的时间;要做好公开内容的更新工作,及时梳理和发布公开新增内容,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过程延伸,对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进行全过程公开。二是务必拓展党务公开广度。要坚持全面、真实、具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公开群众最期盼的问题。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重点工程项目、公益事业政策等都必须进行公开。三是务必推进党务公开深度。坚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党组织作出的答复纳入公开内容,变过去“党组织公开什么,群众看什么”的命题式公开为“群众想了解什么,党组织就公开什么”的点题性公开。坚决做到公开“不留死角”,不“犹抱琵琶半遮面”。
其次是公开方式的多样性。党务公开要实现多样性,必须做到“三结合”。一是坚持党务公开与民情互动相结合,要通过热线电话,民情反馈信箱等民声通道以及班子成员“民情日记”、“民生恳谈会”等活动,使党务公开由向党员群众的单向公开,发展到与党员群众的双向互动。二是坚持党务公开与公共服务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将上级的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安排、发展规划等进行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为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政策提供方便;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设立“党员便民服务工作室”,用“一道门”为群众提供“一占式”服务;要采用发放“阳光党务一卡通”等方式向群众公开党员领导干部的联系方式,方便群众群众进行政策咨询和联系办事,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服务。三是坚持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相结合,要注重依托政务公开开展党务公开,以党务公开促进政务公开,使两者相得益彰;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政务公开载体,如公开栏、宣传栏等广泛开展党务公开工作,并加大投入,开辟党务公开的“根据地”,确保党务公开有阵地、有场所。
第三是公开机制的完善性。深化党务公开,需要建立一整套规范有序、环环相扣且操作性强的公开机制,使党务公开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一是要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广泛宣传党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干部克服思想顾虑,切实解决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话语权,充分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责,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二是要完善领导机制,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党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要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严格执行有关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要完善监管机制,要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党群议事会制度,对重大事件,党群议事会要参与整个决策和办理过程,防止“暗箱操作”;要从制度上明确干部的责、权、利,以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效应,避免在党务公开问题上的“一把手意志”、个人说了算,切实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实行依法、依章治理;要将党务公开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之一,制定党务公开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晋升和任用挂钩。对在党务公开中不履行责任,搞形式、走过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及造成失职失察、引起党员和群众不满,影响较坏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四是要完善运行机制,要强化事前公开意识,形成大事讨论决定之前群众要了解,讨论决定中群众要参与,讨论决定后的执行情况群众要监督的机制,全力推进各级党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做好各级党务公开的档案整理工作,档案要及时规范立卷,以保证党员和群众事后查阅。
第四是公开结果的有效性。公开是方法,促进党内民主、达到社会和谐、实现各项目标是目的。因此,要加强各级党务公开的后续管理,深化公开结果运用,以各级党务公开来构建和谐党群机构。一是要促进基层党内民主,要通过党务公开,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党务公开与生态文明建设、创先争优等有关工作互相促进。二是要维护社会稳定,只有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群众对干部的猜疑和误解,消除干群间的“鸿沟”,才能解决少数干部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问题,才能消除和减少各种不稳定因素。三是要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党务公开工作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否真正尊重群众的权利,切实解决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是群众衡量党务是真公开、真民主、真贴心还是搞形式、走过场、乱忽悠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呼声,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民主管理的切入点,通过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切实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
党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要把党务公开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制度去落实。党务公开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各级党组织在实行过程中既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又要科学安排、稳步推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指导,积极探索党务公开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要准确把握党务公开的时机,科学界定党务公开的范围,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促进作用,确保党务公开规范、有序、到位,不断提高党务公开工作的水平,为强化党员主体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三等奖)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