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根本 把牢关键 全面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
作者:王亚杰   来源:《西北大学报》    编辑:张邓斓   发布时间:20-04-10      点击:

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是党的历史上、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关于思政课的全部重大问题,极大提高了我们对思政课的认识站位,增强了我们办好思政课的政治定力,鼓舞了我们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信心勇气。4月28日,省委书记胡和平专程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深入思政课教学一线,并召开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系统把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科学论断,立足学校实际,推动落地落实,思政课建设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悟要义:深刻领会办好思政课重大意义

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

——站在一个高度和全局: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此为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理解思政课的关键地位。

——具备一个格局和意识: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根植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实践,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表达和现实载体。要将思政课建设放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整体、“三全育人”体系中谋划推进。

——明确一个标准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八个相统一”既是总要求,也是方法论。要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统领,用牢固树立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四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三热爱”,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检验思政课质量。

立机制:广泛汇聚四好思政课行动自觉

我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建质量年”为引领,进一步深化“一面旗帜引领、十大方面工作支撑、质量标准牵引、责任体系保证”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进一步丰富“三全育人”实践探索,进一步固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经验成效,为“把思政课办的越来越好”提供了现实支撑。

校党委坚持把思政课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开展了持续、深入、广泛的大学习、大宣传、大调研。我本人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以“坚守初心,有效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为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集中总结育人经验、深入凝练工作特色、认真梳理问题短板,明确了改革创新的关键、抓手和举措。校长郭立宏多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办公、把脉诊断,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校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院(系)党政领导同志坚持深入课堂、走上讲台,全方位凝聚起学校管好、马院办好、教师讲好、学生学好思政课的共识。

学校调整了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领导小组,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和马院各负其责、师生广泛参与、校内外有效联动的思政课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暑期工作会议将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重要议题,正式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及《责任清单》,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精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西大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关键:着力聚焦办好思政课重点环节

学科、队伍、课堂是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校党委对标中央要求、结合我校探索,提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思政课课程建设质量提升“三大工程”,有序推进、协调发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我校持续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支持力度,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研究和大众化阐释。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优势学科领航作用持续强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话说延安精神》等相继出版,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先后被人民、光明等刊发。成功举办“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党的建设”全国青年学术论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影响力、学术辐射力进一步扩大。

——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进一步提升。我校积极探索推进“留、引、兼、转”并行的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设立了社科名家工作室、全国教学能手工作室。以“大练兵”为载体,深化思政课教师全员练兵和课程思政、形势与政策教师骨干培养,“精彩一课”“观摩课”“练兵课”“翻转课堂”等由点带面、辐射引领,“人人有示范、课课有名师”的新局面逐步形成。1名教师入选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1名教师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3名教师获评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1名教师获评陕西省思政课(课程育人)教学骨干。学校对在省级展示和校内展示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引导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切实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思政课教师发展后劲持续激发。

——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学校整合多学科资源,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识课程,推进科学理论体系向课程育人体系转化,得到中省主流媒体、“学习强国”平台报道关注。思政课“嵌入式”、模块化教学,形势与政策课“一人主讲、多人辅导”模式进一步固化。课堂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为辅助的“一体两翼”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拓展,建成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出版实践教学成果《西大学子看新时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思政课教学团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结合课程教学,加强研究、主动发声,不断丰富线上思政课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在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本色,更是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断转化育人优势的生动实践。

育特色:持续凸显学校思政课强劲活力

我校综合大学学科优势、百年学府校史优势、文明校园文化优势,是涵养具有新时代特征和我校特色的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丰沃土壤。

——深入推进先进典型育人工程。涌现出了新时代知识报国的先进典型中亚考古队、中国好人陈伟星、投身抗疫一线的师生群体等,他们的爱国奋斗事迹进一步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与课堂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在教学名师、专家学者讲授的专业课程中先行示范,将理想信念、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大学精神融入教学,培育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深化提升。以“诚信奠基,文化引领,全员参与,全方位提升”为主线,使“三风”建设、文明创建与课程育人互为支撑、同向同行,动员全员育人能动性。这一做法被中央教育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列入课题。

办好思政课,既是使命要求,更是光荣责任。我校将持续推进各项思路举措落地见效,促进思政课正效应不断释放。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都切实履行好育人职责。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发展相协调,以思政课建设坚定改革发展方向,以改革发展成效保障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注:本文刊载于《西北大学报》第741期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