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歇去,夏木阴阴,西北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不断走深走实。本人立足岗位职责,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扎实做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深化学思践悟,力求在履职尽责中深入领会、用好用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一、学习基本情况和总体认识
4月24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5月11—13日,学校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专题学习班。在扎实参加集体学习各项环节的前提下,本人积极开展自学,对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不断加深,学习成效稳步提升。
一是干事创业“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五年间3次亲自来陕,就陕西发展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彰显出浓浓的家乡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重视、关怀和支持,使我们倍感振奋,多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二是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重温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时对陕西追赶超越的“五个扎实”的要求,此次提出的“五项要求”更聚焦、更精准,为教育强省指明了实施路径和工作方向,为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延安精神和文化遗产保护。鉴此,我们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拿出紧盯目标不动摇的决心,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工作进行再聚焦、再研究、再落实,切实做好实践者和先行者。
二、把延安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十三载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扎根陕甘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成为无数革命先辈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当下,在高等教育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中,探寻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同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践行延安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行为准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也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内涵。当下,受社会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人生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踏实,规则意识迷乱,乃至出现不诚信行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家国情怀淡薄、责任担当和诚信缺失的“人才”,就算技能再高,也绝不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目标。因此,在立德树人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正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和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切实担当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
践行延安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著名学者钱理群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观点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事实上,包装的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本质上也只是没有社会承担意识的“白眼狼”而已,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截然相反。鉴此,在立德树人工程中,我们一定要用好用实延安精神,帮助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青年一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践行延安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养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近年来,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有淡化的趋势,贪图享乐、怕苦怕累、挥霍浪费等现象抬头,值得高度警惕。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作为人类共有的生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延安时期革命先辈们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源泉。学校应在艰苦奋斗教育上持续发力,用延安精神影响大学生不骄奢,不懈怠,争当“公诚勤朴”校训的践行者。同时,要协同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多方共同努力,营造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良好氛围。
西北大学历来重视延安精神的研究阐发和实践运用,先后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近十年来,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为延安精神的研究、传播和教育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我们还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要求,切实做到践行延安精神和推进立德树人相统一,不断健全课程体系,系统实施延安精神教育教学,将延安精神植入学生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考核体系,在历史与现实的良性互动中,培养出具备延安精神特质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西大人才”。
三、发挥学科优势,服务文化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要求,也是西北大学和每一位西大人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守护文化遗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学科、师资优势,与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形成精准对接。
一是推进考古学科发展与陕西文物保护需求形成精准对接。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予以肯定和褒奖,此次考察结束时的讲话中,他又一次提到对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的问候。近年来,学校考古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考古学进入A+学科序列。在实现学科发展的同时,我们将始终坚持国家和社会需求导向,积极开展丝绸之路与中华文明研究,全力保障中亚考古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文化遗产保护行业人才培养和培训,面向基础教育人群普及文化遗产知识,为全方位提升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推进传统文化研究与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要形成精准对接。西北大学专门史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以中国思想史为研究特色,以研究黄帝文化现象为契机,积极参加黄帝陵祭祀礼仪和文化课题攻关研究,在关于黄帝陵陵寝及时期、华夏文化和民族精神研究等具体学术问题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贡献了“西大智慧”。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研究的专业优势,紧扣社会需求,聚焦重大问题开展研究,转化成果,服务决策,为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具有建设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支撑。下一步,学校将以“史学部”等人文社科类大部制改革为依托,着力加强人文社科资源的整合与提升,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贡献更多的“西大力量”。
新要求需要新担当,新篇章呼唤新作为。再出发,我们要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标准、新要求来衡量工作,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围绕立德树人、教育强省,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学校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用实践收获来检验学习成效,回应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
注:本文刊载于《西北大学报》第7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