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精神文化沃土 涵育师生品行情操
发布时间:19-03-04      点击:

大学精神是大学不朽的灵魂和永恒的生命,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载体。西北大学在115年办学历程中,淬炼出以“公诚勤朴”校训为核心,以“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西大精神、“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办学理念、“团结 进取 民主 奉献”校风和“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学风为支撑的大学精神,传承延续、历久弥新。实施大学精神建设工程,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赋予师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和明确的价值引领,扎根西北、弦歌昂扬。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1.实施大学精神建设工程,奠定事业发展精神底蕴。以校训、西大精神筑牢精神底色、激发内生动力,以办学理念厚植发展优势、彰显高校使命,以校风、学风确立行为准则、体现价值导向,使大学精神自然渗入办学治校各方面,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2.实施大学精神建设工程,营造学习成长好气候、好生态。师生是大学精神塑造和传承的主体力量。通过长期、系统的精神引领和潜移默化,让大学精神在师生头脑中萌芽壮大,启迪智慧、厚植德行、成风化人,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3.实施大学精神建设工程,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对于高校正确认识自身文化的发展根基、特色标签,引领大学文化更有特色、更加厚重、更具张力,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4.实施大学精神建设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相一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沛源泉。深入挖掘大学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凝聚激励价值、情感陶冶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更加生动具体。

二、实践方法与过程

1.打造大学精神文化体系

校史传承文化、铸就精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开始扎实的史料征集和研究整理,追溯大学精神的源头活水。从陕西大学堂应运而生到西北大学艰难创办,从西北联大联辉合耀,到国立西北大学涅槃重生,从解放战争的烈火淬炼到新中国激越锻砺,改革开放的奋发图强到新世纪的追赶超越,1938年凝练的“公诚勤朴”校训引领一代代西大人坚守兴学报国理想,煅造了特有的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既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又体现着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历史学家侯外庐担任校长时,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西大,提出了“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新校风,“实事求是、严肃工作”的新学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研究风,这一时期的西北大学“情形为最好,进步为最快,各校向西北大学看齐”。20世纪80-90年代,学校把校风、学风进一步凝练表述为“团结 进取 民主 奉献”和“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以校庆为契机,集中梳理校史脉络、精神传统、发展根基和办学特色,把“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确定为西大精神,继承经过抗战浴火洗礼的西北联大校训“公诚勤朴”,明确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理念。“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不诚无物”的优秀品质,“勤则不匮”的责任担当,“抱朴守真”的价值追求,饱含着对“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开发西北使命的深刻理解,体现着学校个性与大学共性的统一,是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扎根西北、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不竭动力;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融汇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祖国辽阔的西部,既是历史选择的精神追求,更是的时代赋予的发展优势。

百年薪火相继,精神传统相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学校形成了完备的大学精神体系,写入大学章程,事业发展、师生成长有了明确的价值归依和衡量标尺。

undefined

校训碑石


2.构建大学精神建设工作体系

以大学精神为主线,制定实施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了大学精神建设的内容与举措、载体与重点,逐年推进,推动大学精神不断丰富和传扬;成立西北联大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系统阐发大学精神历史渊源、厚重内涵,形成了《西北联大与大学精神》《西北大学的办学传统与精神》《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西北大学精神文化揭櫫》等系列专著和研究文章,发起举办“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解读、传播办学精神,为大学精神提供厚重给养。

把大学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形成了“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利用学科优势和积累,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习和传承,滋养学生在博大的文化渊源中领悟大学精神的道德内涵,练就“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的素养;发挥大学精神指引和训诫作用,持续开展优良学风教风作风建设,培树优良学风集体、优秀学生标兵、师德标兵,推动师生形成文化自知、自省、自信。

undefined

大学精神研究成果

3.培育大学精神建设活动体系

教育活动推进大学精神入脑入心,内化为道德品格,进而将为学与做人、爱校与爱国自然统一。

1)办好重要典礼:强化大学精神温度

把校庆作为每年常态工作,用庄重仪式不断再现大学精神价值光辉,不断激发师生自豪感和使命感;新生开学典礼、新教工入职典礼、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上,“记住公诚勤朴”“做响当当的西大人”“母校精神伴你前行”等响亮语句,全场齐唱的校歌“汉唐胜地,西北上痒,风雨设帐历沧桑,公诚勤朴传薪火,团结民主弦歌昂”,用多样手法呈现一代代师生恪守精神传统、实现人生价值的事迹,承载学校的风骨与气韵,大学精神如一鞠清泉润泽师生心田,成为一生眷恋的力量源泉。

undefined

校庆典礼上不同年代的校友分享对母校精神的理解

2)讲好西大故事:诠释大学精神厚度

讲好校史故事和当代西大人故事,感受生生不息的精神光芒。建设了校史馆,成为亲近大学精神的重要课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每年举办讲解大赛,引导师生不断升华精神境界。组织撰写《图说西北大学115年历史》《学府流年》《紫藤园夜话》等故事书籍,拍摄《西序春秋 弦歌百年》等专题片,以人物为主体,口述校史故事,生动阐释学校精神传统。策划“抗战中的西大”“新村里的大师”等系列故事,制作《公诚勤朴——我的西大故事》纪录片,出版全面反映支教团扎根富平成长经历的纪实文学《石川河畔的别样青春》,定期开展优秀师生事迹报告会和展播,用生动具体的故事,演绎大学精神价值内涵。

undefined

西北大学校长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大学精神

undefined

青年学子讲述当代西大人践行大学精神的故事

3)用好先进典型:铸筑大学精神高度

构建了由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杨拯陆、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健夫、舍己救人的烈士郭峰、把一切献给祖国科教事业的时代先锋侯伯宇、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等组成的师生先进典型群,共同体现着学校精神的价值高度。开展向西大先贤致敬系列活动,建立先进事迹展览馆,拍摄纪录片、电影,排演《英雄如歌》等文艺节目,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设立表彰杰出校友和优秀毕业生的最高奖项“玉兰奖”和“紫藤奖”,评选“最西大学子”等身边榜样,把学术大家、著名学者、杰出校友的鲜活事例悬挂于公共区域,将大学精神具象为可感知、可学习的感人事迹。

undefined

授予龚全珍校友玉兰奖章

4.创建大学精神建设环境体系

智者不言,威仪自在。实施“雕刻西大”工程,将大学精神物化为特色景观、融入规划理念,镌刻进唐实际寺遗址、陕西农业学堂纪念碑、抗战时期建筑群、西北联大纪念碑和城固办学旧址经历和见证着的时代变迁中,传递大学之道,传达厚重而不张扬、内敛而不外露的独特文化品位。每天数万名师生行走其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汲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

undefined

侯伯宇先进事迹展览馆

三、取得成效与经验

1.凝聚了师生力量

大学精神是百年老校旺盛生命力、厚重创造力和强大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风貌,引领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在“211工程”立项、本科评估、省部共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双一流”建设等重要发展节点,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着大学精神的向心力量和爱校荣校的行为自觉,丰富了西大人的精神宝库,汇聚起推动发展壮大的磅礴之力,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undefined

重走西北联大南迁路

2.提升了大学品质

实施大学精神建设工程,引领学校始终保持高远的追求,自觉适应民族、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使命意识不断增强;为平凡的教学科研工作厚植精神高地,始终激励着全校教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虽地处西北,却始终保持低投入、高产出,坚定地走在重大理论创新和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了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优秀群体;为广大学生打上了鲜明的西大烙印,“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成为西大毕业生最显著的特点,他们主动选择在艰苦条件下实现人生梦想,全国优秀志愿者、建功立业先进典型、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等青春榜样,带动着更多西大学子在奉献社会中体悟大学精神、提升精神意志、砺炼能力才干。

3.丰富了大学文化

实施大学精神建设工程,催生了独具西大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引领着学校在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厚植办学优势,牢记民族使命、文化重任和历史责任,充分发挥在中国思想文化、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丝绸之路文明交往、文化遗产研究、世界文明领域的厚重积累,汇聚中华文化资源,传播中华文化价值,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应有贡献。

undefined

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大学精神元素

undefined

饱含大学精神元素的毕业礼


该成果获2017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