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原载于《西北大学报》第784期
2022年6月,西北大学首届华大基因创新班29名学生毕业。29名学生中的24人保研或考研至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继续攀登科学高峰;4人决定出国深造,开放萃取文明成果;1人拿到华为offer,勇敢投身实业报国。这些西大学子用成绩诠释了校企合作的无限可能,用实力证明了时代青年的踔厉奋发。
校企合作,寻觅更多可能性
2018年1月10日,西北大学与华大基因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共建医学院等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依托双方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和教学资源优势,尝试参考基地班标准设立华大基因创新班,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华大基因创新班班主任付爱根教授说:“西北大学与华大基因集团的合作共建是一种优势互补,生物科学人才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生物科学领域前沿研究机构携手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科研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创新班由24名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3名生物科学基地班和2名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同学组成,学制为四年,班级成员在完成三年本科教育后,会赴深圳华大基因集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
实习期间,他们会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研究领域,大多人的研究方向都与在学校时的不同,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学校时,老师会给予相对清楚的指引,工作却更注重结果,具体过程与步骤需要自己反复实验,仔细琢磨推敲。
华大基因会开设免费的线上课程供同学们自主学习,还会不定期邀请一些领域专家以及知名高校教授来做学术会议,使得同学们有机会和行业里的知名人士进行沟通交流,给他们提升眼界、深入学习学科知识的机会。
付爱根教授提到,在华大基因集团实习的同学们能接触到更先进的实验设备,能进行更前沿的科学研究,因此更能调动科研热情。此外,在华大基因集团他们能接受为期一年的培养,时间充沛,相比在校能进行一个相对完整的科研项目追踪。“对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领域感兴趣的同学来说,来华大基因集团实习将会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华大基因创新班的同学们说。
学院支持,科研竞赛双丰收
得益于导师培养机制,华大基因创新班的29名同学在很早就通过自主选择导师及课题明确了科研方向。生命科学学院鼓励本科生自主选择导师,而非强制性安排,使得大家能最大限度跟随喜欢的老师研究感兴趣的课题。
同为赵鹏老师课题组的本科生,姚佳俊和刘德瑞霖对核桃逆境相关基因家族进行相关研究,凭借该项目成功获得第二届陕西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并分别以第四、第五作者的身份在genes期刊上发表文章。
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们会结合各类竞赛为学生介绍科研项目申报的各个流程阶段。学院科协也会面向本院学生招募科研项目成员,帮助同学们找到感兴趣的科研项目。此外,学院特色社团iGEM,专门协助对全球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感兴趣的同学们备赛,华大基因创新班的王若舟同学作为该社团的成员之一,曾两次参与iGEM大赛,并在2021年担任队长带领团队获得全球金奖的好成绩。
依靠学院的支持与保障,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创新,华大基因创新班的同学们在科研与竞赛中获得“双丰收”,斩获了包括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第二届陕西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等多种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多个奖项。
团结互助,班级氛围轻松愉悦
付爱根教授还提到,华大基因创新班的同学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都十分强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最终班级获得保研率68.97%的好结果。保研阶段,即使同学们不在校内,老师们依然以各种形式提供一对一的指导,点对点解决大家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
提到平日里班级同学之间相处的氛围时,大家都相视一笑。“我们班的班级氛围十分活跃,彼此就像一家人。在期末考试周时,互相分享复习资料是常态。”刘德瑞霖说。“我们班属于学也能学得好,玩也能玩得好。班主任会不定期开班会,还会带我们聚餐,大家的关系都很好。”付婉琪补充道。
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郭佳惠说:“华大基因创新班整体的氛围十分融洽,他们大多数同学都是来自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大家相处起来很团结友爱。”
大二暑假,班级一起去旬阳坝进行野外实习。实习中,他们学习对野外动植物进行辨认、归类与制作标本。作为大学里少有的团体活动,这次野外实习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大家能明显感觉到我们班是一个集体,爬山时大家互相搀扶,做标本的时候相互合作。”付婉琪说。即使在野外遇到了蛇,在集体的陪伴下,欢声笑语打败了惊慌失措。
在华大基因集团实习时,创新班的同学们也会以集体为单位参加公司开展的团建活动。在排球团体比赛上,他们配合默契,攻防得当。每一次起跳,每一声呐喊,都在体育场上激扬与回荡,凝结成一段绚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