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医学生用勤奋点燃梦想之火
作者:王诗裕 孔佳笙   来源:西北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李世宽   发布时间:25-03-20      点击:

在一次高中演讲活动中,赵博选择了我国病理学的奠基人、西北大学医学院肇始者——徐诵明先生的故事为演讲内容。自那时起,赵博与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缘分便已结下。每学期专业/综测成绩均90+,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感恩近代科学家奖助学金,累计获得4项国家级、5项省级、17项校级奖项,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参与发表1篇SCI论文,获“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标兵”称号……来自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赵博用汗水书写“勤奋拼搏”的信念与追求,以行动诠释着“医人报国”的理想与使命。

历风雨而志弥坚,步履不停

从小看过的医疗剧是赵博心中的理想火种,让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高考填报志愿时,毕业于辽宁省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的赵博选择了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大一时,赵博偶然接触到了临床医学,心中的“那团火”再次被点燃,他决心转入临床医学专业。

然而转专业并不轻松。赵博说:“这两个专业职业发展方向截然不同,进行专业思维的转变很难。”在主动寻找科研导师多次沟通后,他对于专业发展方向和培养计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为了满足转专业成绩要求,原专业的课程学习他也从未落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学期,赵博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如愿进入了临床医学班。想起那段时光,他倍感庆幸,“感谢当初的一次勇敢,让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愿意奉献终生的事业。”

未真正接触临床医学课程前的赵博与大多数“门外汉”一样,看到的只是医者妙手回春、言之有物的光芒,但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后,他很快意识到医学知识点环环相扣、系统性强,且更新快,这不仅需要对繁杂的专业知识有抽丝剥茧的耐心,而且要有课内外不懈耕耘的毅力。赵博表示:“你甚至可能要熟读十本有关专业书籍,才能对某个知识点有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解。”面对厚重的专业课本、繁杂多样的医学术语与名词、细碎且需要自主深挖串联的专业知识点,迷茫与不知所措是赵博刚入学时的主色调。

但他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每日在教学楼与图书馆间往返,探索自己的学习节奏:医学名词庞杂难以记忆完全,有的放矢会让学习事半功倍;课程任务重,老师上课进度快,他便利用课余时间请教老师与学姐学长,直到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脚踏实地,不言放弃,他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所有的付出与汗水不断积淀,赵博取得了连续多学期均绩90+的好成绩,一张张荣誉证书也成为了他成长最好的见证与勋章。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躬行悦己

赵博明了自己绝不可满足于停留在课本知识中,而是要迈出实践的脚步,从中提升专业技能,让所学知识真正落地生根。

大四时,赵博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一同作为项目主持人,以孕妇缺铁性贫血数量大的现实情况为切入点,研制出吸收率高、安全性好的补铁品。他至今仍记得一次次改资料到深夜的备赛状态,“每一次梳理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思路”。将比赛与专业使命于实践中融合,他们最终取得了国家级银奖,竞赛项目中的补铁产品目前也已成功申请成果技术专利。

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论坛上,赵博作为队长,带领队伍从糖生物学角度研究平分型GlcNAc调控P-gp蛋白介导细胞耐药的机制,为克服乳腺癌细胞耐药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连续两次闯入全国总决赛。虽然第一次决赛时因为答辩重心偏离而留下了遗憾,但他们并未气馁,而是吸取经验、重振旗鼓。第二次比赛前,赵博和团队成员们到实验室再次完整复现了整个实验流程,一遍遍模拟问答,最终摘得国家级银奖。“虽然仍旧稍有遗憾,但备赛的过程是很宝贵的财富。”赵博笑着说。

医学健康知识科普是赵博的兴趣之一。热爱讲故事的他以科普大赛为契机参与组建了医学院“新血”医学科普团。他先后组织参加50余次科普活动,从校内到校外,从社区到中小学校,惠及3000余人次,并被新华网、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以此为基础,赵博将两年来的科普经历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选题,并成功获得国家级立项。

在与临床医生及老师的沟通过程中,赵博争取到了参与论文写作的机会。在团队中,他主要负责图像处理与文献查找。摸索着许多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软件、进行SCI论文的全英文写作……这些对他而言都是挑战。“虽然确实很难学,但这些技能对我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在老师及学长学姐的耐心帮助指导下,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备战,团队的研究成果现已成功发表于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4.6)。

除此之外,赵博还参与撰写四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并申请成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参与10余次学术会议,在竞赛中获第一届陕西省解剖知识大赛总决赛一等奖、西部医学解剖知识竞赛二等奖等奖项,硕果累累。

全面发展知行合一,多彩生活

赵博自入学便积极投身志愿活动,担任敬老院、退休教师体检、社区眼科视力义诊、校庆活动、医院导诊等志愿者,被评为“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优秀志愿者”,担任医学院志愿服务队队员,获评“优秀志愿者”,并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在社区义诊中,他感受到人们对于疾病的恐惧以及医患的误解,这让他对医生这一职业身份有了更多思考——“作为医者,要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定程度上打消他们太过紧张的情绪和多余的顾虑。”

怀揣青春使命,投身学生工作是赵博从未后悔的选择与担当。他曾任学院2021级年级助理,解决同学问题;曾任2021级生物医学科学班团支部书记,带领所在团支部获评“四星级团支部”;作为校友使者,在3次活动中服务校友百余人;参与广播台播音、采访工作,获“优秀学生记者”称号;担任学院党务工作组宣传委员,参与撰写文章20余篇……多项学生工作中,写满了他的热情负责。

闲暇之余,赵博还热心集体活动,主持了医学院的毕业晚会、迎新晚会等多项活动,还成为了学院合唱团的领唱,在歌声中让身心得到全情放松。体育运动也是赵博放松的方式之一,其中羽毛球是他的偏爱,“用力挥动球拍时,内心所有的压力与烦恼也随着羽毛球一同飞至远方了”。

一路走来,提及哺育自己的港湾——西北大学医学院,赵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医学院虽复办不久,但仍为他们争取到许多资源与优质的实习机会,“西大医学院用它尚未丰满的羽翼托举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赵博感激地说。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班集体也给予了他一路前行的温暖力量。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做一名有医德的好医生,维护生命的质量与尊严”,是赵博从未动摇的初心与信念。求学西大,他的心智与能力在各类大赛与课余活动中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他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成为医者的选择与担当被这个世界真实地需要着”。展望未来,他仍在为成为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梦想而努力。路漫漫,赵博仍将不断努力,直至青春将所有梦想都点亮。风起云涌,天地广博,前行山高水长,而他早已执剑待发,无畏踏浪前行。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