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测排名双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地质学系秀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综合应用大赛一等奖,荣获优秀学生标兵,担任省级创新项目负责人……殊荣种种,是对赵路童西大生活的一览,但他并不就此止步,“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是他的生活态度,对待荣誉与成就,他总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怀着赤子心,2022级地质学系地质学(拔尖班)的赵路童一路用努力丰富经历,在热爱中探寻地质世界,科研、竞赛、运动多面开花。目前,他已直博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向“地”深耕,学思践促固根基
刚进入大学时,赵路童学习的专业是物理学,然而从小便喜欢看“荒野求生”的他,对需要野外工作的学科更加向往。在他看到地质学(拔尖班)的培养方案后,毅然决定参加拔尖班的选拔,从此与地质结缘。
在焦作一中时,身为理科生的赵路童对地理了解有限,而进入大学后,大量需要记忆的地质学专业知识向他袭来,他的地质学习之路走得并不顺畅。然而赵路童并不为此感到气馁,而是迎难而上,找到了记忆的秘诀,“先理解,后记忆。比如对于一种构造现象,我通常会在脑子里模拟它的形成过程,对于一类岩石,我往往会在脑子里思索它如何形成、变化。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想象成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这样就方便记忆,也记得十分深刻。”
同时,赵路童注重课堂笔记的记录,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的把所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既提升了课堂效率,也给课后复习带来许多助力,图文并茂的笔记,见证了赵路童认真自律的地质学习之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自律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干自己想做的事,培养三五个爱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课内认真学习,课外参加学术讲座、听取院士报告,不断了解学科前沿。课内课外,赵路童的每一步都在自律的坚持中扎实推进。
“对于地质学来说,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办法就是到野外去,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院系的组织下,他先后到韩城、汉中梁山等多地展开实习。
与课本上一板一眼的知识相比,大自然中的奥秘无疑是更加生动的。在参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神农架联合实习时,赵路童和同学到神农架做环境监测,刚踏入神农架的“草原”,独特的景观就赫然呈现在眼前:沼泽上厚达10厘米的水层,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植被密密麻麻地覆盖在水面,随手一抓,挤出尽是水。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巧遇了看似小巧却破坏力惊人的小野猪,也认识了长相特别却富有毒性的木贼……在学习地质学野外工作的技能中,赵路童也体会到“复得返自然”的野趣。“地质技能的获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次实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年的学习实践让赵路童逐渐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他选择到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跟随董云鹏老师继续攻读研究生。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决定依托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数理基础,再结合当前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在研究生阶段做地球深部动力学数值模拟相关研究,继续为地球深部探索做出努力。新的力量助力新的方向,这不仅符合赵路童对地质学研究的期待,也为院系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科研奠基,赛事摘星耀华章
在繁忙的学习中,赵路童没有放弃对数理世界的探索,从高中时参加物理竞赛取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到大学连续参加了两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取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数理一直是赵路童的兴趣所在。而这样出色的数理基础也为他在地质学上的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随着地质学从定性到定量的逐渐转变,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更多是交叉了数理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从地质理解地质,这是固步自封,我们应该从机理上去理解地质问题。”赵路童说。
对于地质探索与数理研究的双重热爱使他一路奋进,在大二接近尾声之际,赵路童凭借出众的实力获得了参加地质技能大赛这一地质学领域全国唯一的A类竞赛的资格。在进行野外技能项目的比赛时,烈日下赵路童和队友互助共进、取长补短,“对于一个细小问题,队员们都会提出看法,集体头脑风暴。”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与沟通力让他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在后续赛程中,愈战愈勇,直面挑战。“前期扎实的训练让我们心中有底”,面对其他强大的对手,赵路童一行不畏不惧、专心于比赛内容本身,最终斩获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综合应用一等奖和标本鉴定二等奖的两枚奖牌。
三年来,赵路童参与了多项科研,“在实验室实习过程中,我对学科现在的技术手段能干什么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做科研既要用脑子想我们要干什么,也要深入实验室,了解我们能干什么。”
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实验室,赵路童学习运用锆石铀铅法定年技术推演时间框架下的地质事件,提升数据处理和作图能力;在南京大学从地心到宇宙最深处暑期学校学习时,赵路童与来自其他高校的同学共同学习,早上听取来自中科院、法兰西和日本等多位知名学者授课,开阔视野,紧跟学术前沿,下午到气象观测站、净水厂等地参观,体验学科交叉的魅力。“通过与各个专业方向的优秀同学的接触,我对地球科学领域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也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眼界。”身披白大褂,在精密仪器上完成一场场地质领域的探索,赵路童在一次次实践中发现有趣的地质故事,揭秘地球的神奇。
热爱不息,全面发展通四方
“在足球中我收获了快乐,缓解了学业压力,交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作为2022级地质学系足球队的队长,赵路童将足球队由凑不齐五人首发的小队伍,扩大到已经拥有15名队员的正式球队。没有接受过专业足球训练的赵路童凭借一腔热爱,从小学踢到大学,从几个人到一群人,用行动诠释对足球的坚持。“能激起大家对于足球的热爱,并组织起来一个团结的足球队,是我大学足球生涯中最自豪的一件事。”
“运动给我的快乐是很真实也很不一样的,它使我在学习生活中更加有活力,也能很大程度上缓解我的焦虑。”汉中实习结束的暑假,当时还是大二的赵路童存在一部分知识空白,于是他选择留在学校填补缺漏,全身心投入到地质技能大赛的准备中。在练习绘制mapGIS填图的过程中,从早八到晚八,他仔细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力求将地图绘制得精准无误。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赵路童中途几乎不出教室,午饭晚饭都在教室解决,“当时画完图之后累得感觉天都要塌了,但不管训练有多累,舍友和我都会一起去操场上跑跑步再回去休息,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心理疲惫。”正是在运动的调节下,赵路童顺利度过了训练的高压时光,也为地质技能大赛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舍友的带动下,赵路童逐渐享受上了跑步这项运动,从学校的操场到定向越野的赛道,再到马拉松的场地,赵路童在跑步中不断提升体能、探索上限,让生命在奔跑中熠熠生辉。
在大学这场全方位提升自我的旅程中,赵路童经历了许多成长与蜕变:在西大附小的志愿宣讲活动里,他从最初的紧张逐渐转变为从容,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用“奇形怪状”的古生物图片激起孩子们的好奇,生动讲述了古生物的门类和简单演化,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开启地质世界的大门;在学生会不同岗位上的历练中,赵路童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他人,从部员到学习部负责人,再到主席团成员,协调调度各部门,高效完成老师和校学生会的任务;担任班长期间,赵路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也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团结起来,求同存异,让班集体真正成为一个集体”,他把当好师生间的“沟通桥”和作好同学的“好帮手”作为目标,带动班级在团结中走向进步。在不同身份的锻炼中,赵路童成功实现了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转身,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与成长。
一路走来,赵路童凭借自律和热爱打牢专业基础,在科研与竞赛中提升自我,不断攀登,“要走的路还很长,我的专业功底以及知识的广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科研中我将继续拼搏,书写自己人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