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强军路上的追梦人——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高教研究生组金奖万冲
作者:孔佳笙   来源:西北大学报    编辑:李世宽   发布时间:25-05-20      点击:

2025年4月17日-19日,长沙,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西北大学3名学生代表陕西省参加比赛,其中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万冲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就业赛道高教研究生组金奖。至此,西北大学实现了首次入围该赛事全国总决赛和获得金奖的“双突破”,取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标志性成果。

200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上亮相的各种先进武器装备,让万冲深受震撼。从那时起,一颗投身国防、报效祖国的种子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2015年,万冲考入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入学后,万冲偶然了解到学院还有一支从事国防科研的导师团队,他看到了实现梦想的途径。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机会,他毅然选择加入马海霞教授、徐抗震教授带领的科研创新团队,开始含能材料领域研究。本硕博10年间,万冲跟随导师走过了很多军工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参与学术会议20余场,学习含能材料领域前沿知识。特别是在与身边榜样兵器首席科学家赵凤起老师的长期交流中,他深深感悟到,投身国防事业必须政治过硬、专业扎实、意志坚韧。

作为教育部联合基金创新团队、陕西省先进含能材料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万冲依托高能化学材料陕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西安市特种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导师徐抗震教授的指导下,作为研究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发部科研项目、装备预研基金等10多个项目研发,同某部队、兵器204所、213所等多个军工单位一起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万冲和团队成员一起,通过功能材料研制和基础理论创新,致力于提高固体推进剂中金属粉的燃烧效率,并引入碳材料改善安全性能;同时为解决弹药发射时高温烧蚀,导致枪炮身管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发明了一种高氮化合物的制备新技术。

利用所学知识及研究课题,依托团队成果,万冲积极率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先后获省级及以上奖励5项。2023年3月,在化工学院徐抗震教授、陈苏杭副教授、马海霞教授以及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赵凤起研究员的指导下,万冲带领团队携《源梦“210”——国内燃烧剂领域引领者》项目在第13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斩获金奖,取得了西北大学参加“挑战杯”赛事以来的首个金奖,同时也是当年陕西省各参赛高校在“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赛道”的唯一金奖。

“从事含能材料研究具有很大危险性,我也耳闻目睹过多起安全事故,有过害怕、想过退却。但每当看到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我都会再次热血沸腾,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秉持着“科研助力强军,奉献诠释报国”的理想信念,万冲致力于在国防科技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截止目前,他累计以第一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ombustion and Flam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主持完成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第八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高质量成果B档成果奖(第一完成人)。2024年4月,万冲作为团队负责人获批2023-2024年度“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其本人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陕西好青年、西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西北大学“最创新”学子等荣誉称号,并3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5年1月,万冲成功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

“逐梦强军新征程,勇攀科研最高峰”。未来,万冲将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在含能材料领域持续深耕,同时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关努力,产出更多高价值科研成果,并努力把成果转化成产品。“期待有朝一日,我们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武器装备,在阅兵仪式中亮相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万冲用自强不息的奋斗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注:本文原载《西北大学报》843期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