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著名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张磊研究员应我校邀请,来校为历史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后,我校名誉校长张岂之、校长方光华、副校长李浩以及历史学院、思想所主要负责人与张磊研究员就学校与学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讲座中,张磊研究员围绕辛亥革命研究的四大问题,即辛亥革命是否是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辛亥革命的上限与下限问题、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等作了生动而又深刻的报告。张磊研究员首先对当前学术界关于辛亥革命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从辛亥革命提出的政治纲领、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坚持武装斗争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及其辛亥革命。张磊研究员认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并不矛盾,辛亥革命首先是取得了伟大胜利,它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反对封建陋俗、启蒙和解放思想、促进新文化运动等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它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失败是必然的。张磊研究员阐述了广义和狭义的辛亥革命的内涵。张磊研究员认为纪念辛亥革命不是为了重拾历史记忆,而是要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他用孙中山先生的事例将辛亥革命的精神阐释为顽强的进取心和坚强的爱国心。他认为,孙中山先生的爱国心值得敬仰,同时先生优良的个人品德也值得学习。
报告后,张磊研究员与广大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耐心地解答了提出的问题。。张磊研究员深入浅出的报告开阔了师生们的史学视野,特别是他对史学研究的执着深深地感染了广大师生。张磊先生临别赠言:“我把自己的精力奉献给历史科学,了无遗憾。如果能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将选择这门科学作为终身的事业。”
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岳珑教授以自己的深刻感受对报告作了精彩的点评,告诫同学做历史研究要有严谨的态度,重史实,要善于甑别史料、注重主流的研究方法。
张磊研究生员简介:
张磊先生1950年至195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毕业后在广东省社科院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的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研究的权威学者。张磊研究员曾任广东社会科学大学校长等职;担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辛亥革命研究会副会长和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等职;兼任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先后著有《孙中山思想研究》、《孙中山评传》等7部学术专著及《张磊自选集》等,并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王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