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兰荪院士为我校化材学院师生讲名师示范课
发布时间:11-06-20      点击:


日前,应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邀请,著名化学家、民盟中央副主席、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郑兰荪院士为我院师生做题为《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的“名师示范课”。我校副校长李浩代表学校致欢迎辞。

示范课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充分展示了大家风采。郑院士从最简单的分子概念开始,通过讲述概念的发展,介绍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他还介绍了当年所在的Smalley教授实验室发现C60的过程和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他讲解和如何通过数学模型和基本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由此强调了“Sense of Science”对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郑院士的示范课使学生认识到深厚的基础知识对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也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深厚的科研功底对驾驭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示范课结束后,师生们反响热烈,向郑院士请教了很多问题,双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名师示范课活动”是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为实现“建立一支授课能力强和教学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队伍”这一目标的措施之一。近年来,该院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为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以及省级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的引领作用,加大力度邀请校内外著名的教学专家来院做示范交流,在提升学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研究水平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郑兰荪院士简介

郑兰荪,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首批中美联合招收化学类研究生(CGP项目),师从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malley教授并获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主任,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科学研究。运用激光溅射、交叉离子-分子束、离子选择囚禁等技术,设计了独特的激光溅射团簇离子源,研制了多台激光产生与原位原子团簇的仪器装置,建立了液相电弧、激光溅射、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等多种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特殊构型的团簇及其相关的纳米结构,包括管、线、鞘/核、球、孔洞、螺旋等多种形态和多种组分的纳米结构,并研究了它们的特殊性质。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富勒烯形成的中间产物,研究了C60等碳原子团簇的生长过程,发现并总结了原子团簇的统计分布规律,建立了团簇形成的动力学方程及相关理论。在《Science》等刊物上发表了三百多篇论文。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