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科研成果分享会
作者:宣传部   编辑:朱悦   发布时间:23-06-02      点击:

6月2日上午,学校在太白校区举行科研成果分享会,对生命科学学院齐晓光教授等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寒冷适应促进亚洲叶猴社会聚合”进行了交流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化古生物学家、我校地质学系教授舒德干,校长郭立宏,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李保国,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齐晓光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广播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到会采访。分享会由科技处负责人主持。

会上,齐晓光首先作研究成果分享报告。他介绍,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2时,《科学》(Science)杂志以长文形式刊发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灵长类社会演化之谜。

在分享交流环节,舒德干院士介绍了古生物的研究和现代生物研究的区别和内在逻辑。他指出,在整个生物演化过程中,无论是古生物学还是现代生物学,都是在进化论的视角下进行进化生物学研究。他说,“此次研究将微观的分子学与宏观的行为学相结合,揭示了环境对物种演化的作用,全方位地厘清了亚洲叶猴的演化进程,将中国对灵长类社会演化的研究推向国际前沿。”他称赞此次研究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他从生物学进化角度呼吁大家互相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郭立宏对研究团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指出,此次成果是我校科研工作围绕“六个一”发展的典型之一。他表示,作为一所以基础研究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要继续强化统筹,增进共享和协同,加强合作与竞争,在传统分析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使学科之间实现交叉融合,与国内外各高校与研究院所增进沟通,打破地理界限与学科边界、学校边界,让传统学科焕发出新生机。针对基础研究周期长的特点,他指出,科学家要有执着坚持的精神,学校要有宽容、包容、耐心的态度,同时,要摒弃短期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此做到“质”和“量”的平衡。

作为研究团队带头人,李保国分享了对川金丝猴长期开展研究的历程和团队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还分享了野外工作中“苦中作乐”的有趣经历。他说,“研究金丝猴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议题,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作出贡献,这正是团队多年来不懈努力的巨大驱动力。”

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就学院的学科布局进行了分享介绍。

在媒体采访环节,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记者分别就“秦岭金丝猴的起源” “‘三幕式’的社会演化历史”“寒冷对聚合的影响”“研究秦岭金丝猴对秦岭生态保护的意义”等问题,对齐晓光进行了采访。(文/朱悦 图/马骞 塔力哈尔·叶尔江)

会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化古生物学家、我校地质学系教授舒德干座谈交流

校长郭立宏座谈交流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李保国座谈交流

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齐晓光作分享报告

与会人员

合影

接受媒体采访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