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第322讲,为师生作了题为《关于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新疆的考古新发现论起》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邵会秋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代表近百人听取了讲座。
韩建业解释了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相关概念以及研究现状,并提出,要研究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新疆地区是关键。他以新疆地区考古新发现的分析入手,结合其他地区的考古新资料,从新疆的铜石并用时代,新疆的青铜时代,黄河流域等地的铜石并用时代,黄河、长江流域的青铜时代四个方面对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年代范围和基本特征进行讨论。韩建业指出,新疆地区的通天洞遗址、松树沟墓地、霍吉尔特墓地等遗存总体应属阿凡纳谢沃文化系统,阿凡纳谢沃文化当属铜石并用时代晚期或具有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阶段的性质。他梳理了黄河中上游和西辽河流域等地发现的铜器相关遗存,认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铜器冶铸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是古代文化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时期。韩建业认为,包括新疆、河西走廊以至于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在内的中国广大地区,都和亚欧大陆西部一样存在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他强调,中西方文化之间自公元前3000多年以来的互动交流,是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讲座结束后,韩建业与现场师生就早期铜器的问题展开了互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