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与反思”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公共管理长安论坛:前沿与创新”召开
作者: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魏梦鸽   发布时间:25-11-16      点击:

11月15日,第六届“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与反思”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公共管理长安论坛:前沿与创新”在西安召开。此次会议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长安大学人文学院、行为科学与公共政策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近5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前沿与实践创新。

开幕式由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杜智民教授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张远军、长安大学副校长陈建勋出席会议并致辞。

张远军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跨学科的碰撞,恰好培育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谋划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土壤和实践场景。他希望各界学者围绕会议主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共同讲述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话语,共同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蓝图。

陈建勋指出研讨会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国家治理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倡导跨学科深度对话与批判性反思,为推动知识创新与学术繁荣搭建了重要平台。本届会议同步开启了“首届公共管理长安论坛:前沿与创新”,这是长安大学在新时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内涵建设与发展的主动担当与重要举措,旨在为推动公共管理创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持续贡献“长大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兰州大学包国宪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思锋教授、吉林大学张贤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李燕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同济大学余敏江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得桂教授、西北大学任宗哲教授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作了“政府绩效管理的学科性质、前言问题与制度建设”“中国老龄社会治理”“责任导向的公共行政”“中国城乡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大循环与小循环及其辩证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集成型治理”“基层治理的几点思考”等报告。

下午五场平行分论坛分别聚焦“国家治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社会治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国家治理的数智化转型”“社会治理的数智化转型”“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等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研究热点展开讨论。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我校公共管理学院于2019年发起“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与反思”学术研讨会,至今已经举办六届,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获得广泛好评。本届采取校际合作方式联合主办,旨在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理论思想与智力支持。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