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马莉莉副教授、院长任保平教授编著,吴航、董秘刚副教授参编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约合78万字,是我校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以来的又一重要成果。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海洋文明仍占据时代主旋律的当前阶段,中国提出的欧亚陆路国家通过开放合作寻求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的一年时间内,中亚、西亚、中东欧等诸多国家对此表示响应或支持,以西部为代表的相关省份亦献计献策,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本发展报告的特点在于,并不仅仅局限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以来到目前的进展总结,而是力图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与地区为何来到这一起点,起点是什么,未来要走向哪里去,怎么走?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本报告首先从跨学科方法论出发,构建中心城市与分工网络共生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为解析全球和地区经济变迁的理论工具;其次,通过探究全球和中国分工体系,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建选择与意义,第三,分国际、省际、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先行示范试验区四个层面,梳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起点特征和发展取向;第四,对各具体合作领域进行分类研究;最后,对古丝绸之路、以及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创新做法、经验教训和发展形势进行对比研究。
本报告主要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团队协作完成,此外还得到我校中东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香港冯氏集团、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学者的大力支持。
9月11日是习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一周年之际,本报告将在当天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阶段西部大开发”国际研讨会期间正式对外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