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的第四届“大宏观·全国论坛”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国里尔第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各地三十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旨在从经济理论和宏观政策等层面深入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驱动力量、政策设计,以及制度环境等重大问题。本次会议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正是西北大学的重要方向之一,西北大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得刘诗白经济学奖等国家级以及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研究,已经成为西北大学理论经济学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教授在致辞中提出,“大宏观·全国论坛”就是要为全国经济学者搭建一个探讨宏观经济学核心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的学术平台,以倡导问题导向的宏观经济学研究,加强各个领域学者之间的学术探讨,思想融合。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大宏观”有助于加强和优化经济学学科建设。“大宏观·全国论坛”已成为了高端学术平台。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保平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在致辞中表示,“大宏观·全国论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搭建了高层次学术期刊和作者队伍之间交流的平台,不仅涉及的学科面非常的广泛,而且学术研讨也致力于高层次、高要求。西北大学宏观经济学,长期以来也有研究传统,过去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最近几年里面我们在中国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渐形成几个具体方向,并且从十年前就开始关于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对于高质量发展问题我们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诚挚的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关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的成长与发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师博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开幕式和第二阶段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央财经大学原校长王广谦教授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当前从经济发展来看也到了一个转型的阶段,要从高速的增长转到高质量发展的,中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也说明了中国经济从持续30多年的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必然的。而深化改革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的创新引领和动能转换需要加速。第二个方面是金融服务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转变。第三方面建立更加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法律系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李建伟研究员在发言中阐述了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从理论性和实证性充分说明了四个重要结论。第一是居民收入分布是正态分布。第二调整学习资源要适度,它不可能无限的缩小,也不可能无限的扩大,过度调整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三点要注意财产性收入,它对发展路径都不一样,这个是几何指数扩大的。这是居民收入不平等很重要的一个来源,特别是未来。中国是所有大国里面没有征收遗赠税的,这些差距都是所谓的贫穷遗传,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要的来源,一定要重视财产性收入差距对未来收入差距的影响,尽快出台相关遗赠税。
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与研究中心主任甘梨教授从基尼系数、代际流动系数、储蓄率、转移支付情况等方面对中国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认为收入差距本身并不导致社会不稳定,但是制约了内需增长。同时,甘教授对其团队从劳动收入的奖励计划、青少年促进计划以及有条件的转移支付方面进行的实验进行了汇报,从数据分析,从方案,从执行都有较为完善的体系设置,且这些改革试点项目效果明显,成果显著。
主旨演讲的第二阶段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莉莉主持。法国里尔第一大学教授、中国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类”高端外国专家Florence Jany-Catrice教授以西方国家为例简单谈了这些国家增长的问题以及超越增长的构想,并围绕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理论思想及其必要性做出了说明。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保平教授,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调节学派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法国产生的依据马克思资本论对当代经济学进行解释产生的,调节学派重点强调调节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过去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把资源配置问题解决了,现在要进行资源创造,进行转型,最核心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调节经济。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译著的法国调节学派系列丛书中,一本是关于财富,即国民收入的问题,一本书是整体绩效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三本是经济增长与期待,希望大家关注。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齐鹰飞教授指出,“大宏观·全国论坛”已经成为国内学界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而且这个重要性和影响力也在越来越大。在这个论坛上报告的论文出现做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对于未来“大宏观·全国论坛”的举办也充满信心和期待。
当日下午,第四届“大宏观·全国论坛”围绕经济增长、财政与税收、货币政策、金融、产业经济、劳动与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与制度、开放宏观经济等8个主题,分成13个分论坛继续进行讨论。谷克鉴、范剑勇、徐现祥、方红生、柏培文、邓翔、白俊红、陈国进、范志勇和欧阳志刚等宏观经济领域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就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开放宏观经济等宏观经济重大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据悉,本届西北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大宏观·全国论坛”,是第一次中国人民大学与其他高校联合主办论坛,也是首次在京外高校举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