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珍稀“鎏金铜蚕”再现西北大学博物馆
发布时间:17-12-11      点击:

undefined 

 

西北大学博物馆的汉代鎏金铜蚕 记者 尚洪涛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见证丝绸之路历史的“鎏金铜蚕”——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陕西石泉县,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文物体现着中国养蚕缫丝技术及丝织品在中西贸易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近日,在西北大学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罕见的鎏金铜蚕,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件鎏金铜蚕,其特殊形态及珍贵价值,引发了众多考古专家及西安市民的关注。

  记者在西北大学博物馆见到了鎏金铜蚕的真面目:通长4.9厘米,最大直径约1厘米,重19.5克,作休眠状,造型精致传神,生动逼真。铜蚕首尾共9节,身下有8对胸脚、腹脚和尾脚,末端尾刺平滑,嘴部有十字分界。铜蚕周身呈黑绿色,因年代太过久远,鎏金绝大部分已经脱落,仅从腹部及凹陷处可辨残余的鎏金痕迹。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鎏金铜蚕外观相比,这件铜蚕明显“年龄”更轻,处于尚未吐丝阶段。

  西北大学博物馆考古专家贾麦明介绍,青铜蚕的雕铸需经塑模、雕坯、翻范、浇铸、修磨、鎏金等工序,才能将蚕的柔和、圆润、饱满的形态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判断,这是一件来自汉代的鎏金铜蚕,极少传世,十分罕见。晋代陆翙的《邺中记》、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北宋李昉《太平御览》曾记载齐桓公墓、吴王夫人墓、秦始皇陵等随葬金蚕的习俗。但鎏金铜蚕的模样世人一直无缘知晓,直到鎏金铜蚕真正面世,人们才得以见其真实面目。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鎏金铜蚕相比,西大博物馆这件铜蚕来源更具传奇性,上世纪90年代,贾麦明从旧货市场将其淘来之后一直封存于库房。1998年,陕西省文物部门还曾评定其为国家三级文物。不过直到近日整理库房时,才令尘封20年之久的铜蚕重见天日。

  鎏金铜蚕作为殉葬品,足以说明汉代陕西养蚕之风盛行,说明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且途经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这件器物尽管小巧,却是汉代丝绸业和丝绸之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最生动的文化符号和见证,历经两千年风雨,带给当代关于丝绸之路的种种珍贵历史信息。

    链接:http://www.cnr.cn/sxpd/sx/20171129/t20171129_524043407.shtml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