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蒋黛 文/图
他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远万里多次来到西安,一边赚钱,一边学习杂技和功夫;虽然生活得十分简朴,但他依然在努力学习汉语,并期望自己的未来能扎根古城,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他还有一个“功夫电影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成龙、李连杰那样的明星……43岁的菲力浦虽已年过不惑,却仍旧抱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的毅力和决心让他朝着梦想不断迈进,也感动着许许多多身边的人。
西大校园里的43岁“洋学生”
在西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文课堂上,形形色色的“洋学生”当中,来自法国的菲力浦算不上十分引人注目。中等身材、有些乱蓬蓬的头发、普通的运动服和黑框眼镜……这个43岁的法国留学生在西北大学学习中文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在同班的20多位同学中,他的中文算不上太好,只能与人进行最简单的交流,但他的态度十分认真,上课从不迟到,不仅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还会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是一位十分认真的留学生。
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菲力浦的生活朴素而规律:每天早上6:00准时起床,练功半小时,预习汉语课程;7:30出门,乘坐公交车前往学校,在大多数同学来到之前进入教室上课;下课后在食堂吃饭,并在校园里练功至少一小时。菲力浦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和西安的一些马戏团、杂技团进行签约表演,他租住在西一路的一家青年旅社里,房租很便宜,屋里也没有卫生间,但他觉得十分快乐满足。在他看来,自己如今的生活,都是在为未来实现自己的“功夫梦”做准备。“这一切都很棒,虽然还没有做到最好,但一步一步来,我相信自己终究会实现梦想。”菲力浦说。
家人朋友眼中的“中国人”
谈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的经历,菲力浦说,那得从20年前讲起。“我出生于一个杂技马戏世家,从小家里的长辈们就以表演杂技、舞蹈为生。我从十五六岁起,就对杂技产生了兴趣。”在菲力浦的青少年时期,他在学校里短暂地接触和学习过中国功夫,并为之着迷。“18岁起,我开始在法国巴黎的一所杂技学校学习,此后在波尔多表演了几年,又前往土伦的一所杂技学校进修。虽然杂技是我的专业,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中国功夫,很想找个机会继续学习下去。”
在土伦学习期间,菲力浦认识了一位从西安前往欧洲教杂技的老师,在这位姓杨的老师介绍下,他第一次知道了西安这座城市,“杨老师教我打醉拳,随着与他的进一步接触,让我重新燃起了学习中国功夫的念头。”于是,1997年,揣着自己在欧洲表演赚来的4000法郎,菲力浦告别家人,第一次踏上了自己的功夫求学路。“4000法郎只够买一张从法国飞往西安的机票,还得坐价格最便宜的俄罗斯航空,到达西安后,我举目无亲,只能一边接一些零散的表演,一边学习。”第一次来西安,菲力浦停留了3个月,随后回到欧洲继续表演赚钱,积攒下次的学费。就这样,在10多年的时间里,菲力浦多次往返于西安与法国,在这期间,他也曾游览中国的很多城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西安作为自己的落脚点。“西安就像我的一个‘根据地’,这里人们很友善热情,我觉得自己十分适合这座城市。”如今,菲力浦在法国的家人和朋友都把他叫“中国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喜欢这个称呼,“这让我觉得,自己正在慢慢融入这个国家和城市。”
扎根西安 期待实现“功夫电影梦”
如今,菲力浦已经不再频繁往返于中法之间,而是选择留在西安,成了这座城市的“常住居民”,并决定将自己以后的生活重心放在这里。“既然要留在这里生活,就应该学习好中国的语言文化。”于是,菲力浦进入西北大学学习中文,如今,虽然汉语水平有待提高,但菲力浦已经完全融入了西安当地的生活中,他熟悉自己居住地周边的公交车站、便利店和早点摊,知道在哪里能买到便宜实惠的衣服和鞋子,也喜欢在西安的夜市上喝啤酒、吃烤肉。闲暇时间,他还会“重操旧业”,装扮成小丑在西安街头为市民免费演出,并以此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甚至还能听懂一些陕西方言。他坦言,自己留在西安的另一个原因,除了学习汉语和功夫外,也是为了圆自己的电影梦。
“小时候看成龙、李连杰的电影,让我对中国的功夫电影十分向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个功夫电影明星。”菲力浦说,在他眼中,成龙可以说是“功夫电影里的卓别林”,自己非常欣赏他将喜剧元素融入动作片中的表演风格:“我在法国时,还制作过两个电影短片,对电影艺术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我自认为也有些表演天分,只是没有很好的机遇。”如果有机会,菲力浦很想制作一部电影,讲述自己的追梦故事。
7年前,菲力浦和自己的妻子分开,11岁的儿子和妻子共同生活,在法国读书。今年,他给儿子买了一张法国到西安的机票。“虽然不能常常回国看望孩子,但我想让他来我生活的地方走走看看,告诉他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好。”菲力浦说,他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一样,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为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而不断前行。
每天上课之余,菲力浦都会在西大校园里练习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