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和谐社会文化科学发展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08-10级党支部
08基地班小组(吴秦伟、赵磊、王盼、陈浩、曹梦晔、邵苗苗、李娜)
[摘要]: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途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 和谐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为此,我们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归根结底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此推进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一. 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并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写入党章的,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从内容上看, 这个体系既全面完整又紧密联系、相互贯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 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和目标;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从特征上看, 这个体系充分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反映时代进步潮流,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体现人民群众共同愿望, 又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不同群体和阶层的多方面需求。
从作用上看, 这个体系把我们党倡导并着力推进的主导价值理念提升到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层面, 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制度性质、目标任务和发展道路, 又将更好地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既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体现
1.从理论视角方面看
时代需要航标,思想需要先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发挥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凝聚作用。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结构看。它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分别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它们相互联系、彼此贯通、层层递进、有机统一。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是真理和价值的高度统一。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资源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之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其理论资源源于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道德观、处世态度、科学精神、法制观念、义利观、吃苦耐劳传统美德等思想因子。其理论资源内容涵盖了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
2.从实践角度方面看
2.1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反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段不平凡的时光里,我们的党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2008年那段令人心痛的时间里,全国各界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经过这次抗震救灾,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首先,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党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其次,改革创新精神是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引领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最后,改革创新精神是凝聚改革共识、汇集发展合力的价值导向。改革创新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2.2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荣八耻”荣辱观,切中时弊,廓清了人们在荣辱评判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 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是非、荣辱的界限和评判尺度, 为新形势下我们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人的内心和谐。“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政绩观,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调节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起着价值导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践行“八荣”,力戒“八耻”,要从我国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把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内化荣辱观、外化道德行为。
3.从创新角度方面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生命力在于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想的超越性和可能性表明,理想的根基在现实当中,但它又是超越现实的、关于未来生活的目标.
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世界发展潮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相信,只要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实现共同理想,能通过它的现实性、广泛性和包容性来增强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便能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创新,最激动人心的口号是振兴中华,改革创新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八荣八耻”荣辱观是胡锦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与“耻”的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创新发展;是道德观与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相统一的创新发展;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相统一的创新发展; 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为政理念相统一的创新发展。
三、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文化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卷) [M ] .209
[2]张传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思考[ J] .求是, 2007, ( 20): 56.
[3]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N].贵州日报,2010-03-15.
[4]杨永利,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红旗出版社,2007.
[5]辛向阳.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J] .
学习与研究, 2007, ( 9)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