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看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12-11-28      点击:


1 .西方管理理论回顾
1.1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
    管理理论正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至今仅有百年历史。按照时间序列,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8世纪-19世纪末)、古典管理思想阶段(科学管理 20世纪初)、中期管理思想阶段(行为科学 20世纪20年代)、现代管理思想丛林阶段(20世纪40至90年代)、知识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的中心对象是人,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是围绕着特定的人性观而提出、展开的。孔茨说过,“管理者不管是否自觉地知道这些,在他们的心目中,总有一个个体的模式和关于人的假定的组织行为模式。这些假定和它们的有关理论影响着管理的行为”[1]。毋庸置疑,管理理论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人性观基础之上。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人性假设,因为“人是研究人类、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分析单位”[2],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归根结底都是源于不同的人性观。纵观西方管理理论百余年的发展史,各种西方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嬗变,每种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一定的人性观作为基础前提的。
1.2 人性假性与学习型组织
自西方管理理论中泰罗的“经济人”的人性观诞生以来,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新的管理理论与流派对人性形成了诸多认识,形成各具特色而又具有特定价值指向的管理理论的人性观。按照时间顺序有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梅奥的“社会人”假设、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假设、沙因的“复杂人”假设、企业文化理论下的“文化人”假设[3],时下还出现了G管理模式创始人郭咸纲的“博弈人”假设[4]等。并由此相应地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系统权变理论与管理文化理论。人性观问题是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学习型组织理论蕴含的人性假设正是“自我实现人”。学习型组织的兴起是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于1990年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大家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5]该理论提出以来立即成为世界上各类组织争相尝试创建的对象。彼得 圣吉提供了一套使传统企业转变成学习型企业的方法,帮助企业通过学习来提升“群体智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避免“短命”和“夭折”,成为不断创造未来的成功的企业组织。“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和理论的提出,是为了顺应后工业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的新变化,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尝试,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它的要义就在于组织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展现了—种全新认识问题的视角:面对剧烈变革中的外部环境,组织要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自我不断进行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其要义和关键就在于其开放性、适应性、变革性、创新性。
2 .政党建设与学习型组织
    现代管理学认为,学习的速度若慢于时代的变化必然被淘汰。在信息时代,任何个体都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任何组织的创建、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学习型”为前提和起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0年发展历史、370多万个组织,7600万党员的大党。一个拥有众多党员的执政党,如果成为学习型组织,对我们党自身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提高,对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的推进,无疑将会起到促进和示范作用。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要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就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一个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是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学习型政党的构成“细胞”。
   “2002年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基础上,提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思想。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党中央在接纳“学习型”理念和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把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同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结合起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了重要部署。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6]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诸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等。 而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关系到我党事业成就的重大历史任务。在知识、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多元互动的时代背景下,党组织建设的学习型取向是时代赋予党建工作的必然。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源泉。
3 .当前学习型政党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从学习的主体来看,一些基层组织忙于日常事务工作,不少同志对学习有应付思想,存在着“就学习而学习”的倾向,学习方法不当,运用知识能力较弱,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服务实际,学习和教学工作的互动作用不明显。认为工作就不必学习,也不愿学习,或对学习流于形式,“摆花架子”,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一些党员不注意学习,思想观念陈旧,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团结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
    二是从学习的理念来看,学习型政党在当下一个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强调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经过新的学习而不断拓展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离开了能力,就脱离了现实需要性。一些基层组织认为学习就是读读文件,传达会议精神,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学习型组织的真谛——系统的思考;个别基层组织存在误读、滥用“学习型组织”的情况,把看街头小报、外出旅游等个人消遣娱乐认为是学习,把周末卫生大扫除等日常活动认为是构建“学习型组织”。
    三是从学习的机制来看,学习型组织倡导新的学习理念,带头践行新的学习活动,组织团队学习,培育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融合,在工作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些基层组织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没有“团队学习”机制;一些基层组织目标朝令夕改,缺少规范性,导致党员之间很难建立共同愿景。
4 .解决思路
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一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办法,也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要素:①自我超越:明确个人成长对于组织成功的价值,创造激励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②改善心智模式:要求组织检查和修正以往以局部或静态思考方式为主的心智模式,向注重互动关系与动态变化的思考方式为主的心智模式转变。③建立共同远景: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为组织学习提供焦点与能量,并激发组织成员不断向前超越的力量。④团队学习:要求成员超越自我,克服防备心理,学会相互学习和工作形成共同思维。⑤系统思考:树立全局观念,形成整体搭配能力和动态思维的模式,系统对待组织发展,寻求动态平衡。[7]为使得党员与党组织的学习目标一致,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4.1 加强党的基层民主,形成共同愿景
  学习型组织提倡的是通过组织成员的自我发展,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同样,学习型政党要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在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要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没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党组织成员就无法真诚沟通、建立共同愿景,也无法使学习成果在组织内传递,难以实现组织的自我超越。党的凝聚力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党员对党的关心。这首先需要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和各项权利能够真正得到落实,这样党员才会来关心党,否则党员就不会关心党的事业,更加不会主动学习,党就会丧失凝聚力。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学习型政党强调平等、自由、民主、信息公开的组织氛围,这样才能使全体党员敞开心扉、充分交流、共享知识、共同进步。党内民主对于增强党自身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十七大报告要求,建设党内民主,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8]
4.2 建立学习动力机制,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型政党有助于给党员的工作进步创造机会,给党员创造具有成长性的职业生涯,宽严有度,有效激励党员完成组织的各项目标,实现党员的自我超越。学 习型政党要求在实践层面上必须重视和加强培养人、团结人、使用人,逐步建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在实现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不断自我超越的同时,团结和带领最广大人民实现自我超越。 “要建立并完善倡导学习和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体的潜能,形成推动单位发展的强大动力。竞争环境是产生激励的有效动因,要使竞争在一个组织内部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关键是要有考核,要有客观合理、适用的标准及严格执行标准的配套规定。要把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活动与党建工作考核相结合,每年由各级领导根据学习型政党的组织标准细则,对各级党组织创建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在各级组织中评选学习型先进党支部和党员,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并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应把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个人学习情况的考核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的范围,突出学习绩效在党员和干部的奖励、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党员和干部约束自我、加强学习的紧迫感”[9]
     通过鼓励党员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关心与热望,说出自己心中渴望实现的目标,然后综合个人学习目标与政党目标,考虑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趋势,运用系统思考方法
整合而成一种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学习目标,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


[1]   [美]孔茨等.管理学[M].黄洁纲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第577页.  
[2]   [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李柱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8页.  
[3]   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第2页。  
[4]   淦述卫:《人性化管理前提———人性假设的哲学反思》,《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7期。  
[5]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三联书店,1994: 164-315.  
[6]   石仲泉:《党的历史与学习型政党》,《党建》2011年第5期。  
[7]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三联书店,1994: 164-315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p49-50  
[9]   焦锦淼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途径 中州学刊2004年第4期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