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设限 ——记优秀学生宗之琳
作者:胡家榆 赵芷瑶   编辑:熊晓芬 李世宽   发布时间:23-12-20      点击:

“我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从懵懂的大一新生成长为专业过硬、多元发展的“六边形战士”,直至收到北京大学的预推免通知,宗之琳发现,尽管前路蜿蜒,只要沿着自己的方向行进,不给人生设限,心中的光与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在一次次努力中,积攒力量

2020年夏,刚刚结束高考的宗之琳对未来还有些迷茫,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偏爱文科的她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西北大学的历史学,开启了大学生活第一步。

从好奇到热爱,大一一年的学习让宗之琳逐渐明晰自己的兴趣,在专业分流时选择了能够激起她更多探索欲的世界史专业,“这个学科不断地给我一种新鲜感,让我能够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比如说一个国家发展的逻辑,两个国家之间交流交往是怎样的,背后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宗之琳说道。

进入大学后,宗之琳不断探索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更高效地记录课堂内容,她完成了从纸质笔记到“无纸化”学习的转变。碎片时间不好细化,便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根据具体的时间安排再进行灵活调整。沿用高中时画知识树的习惯,她还会把平时积累的课件和笔记通过软件做成思维导图,搭建好知识框架,以便背诵记忆。

世界史也是一门对语言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高中时对西班牙语有着浓烈兴趣的宗之琳,在入学之初便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西班牙语,达到了西班牙语阅读B2,听力和写作B1的能力水平。这也为她的专业课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语言优势。

对于英语的学习,宗之琳也有着独特的心得。她认为“一切都需要建立在词汇量的基础上”,为了让背过的单词真正融入到生活当中,“磨耳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习惯早晨醒来带上耳机去听一些英文的材料,吃饭的时候看英文剧,让自己沉浸在这种语言环境中,熟悉他们的语气腔调。”扎实的词汇基础和不断练习提升了英语能力,也帮助宗之琳取得了六级639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的好成绩。

一步一步地积累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在三年的稳扎稳打中,宗之琳的平均绩点达3.87,排名专业第一,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三次校级一等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称号等多项荣誉。这些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也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为未来的机遇埋下伏笔。

在多一次尝试中,突破可能

“我看什么东西都觉得有意思,都想过去尝试一下。”对宗之琳来说,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她始终相信,本科期间的学习一方面是在打牢学科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则在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所以就根据当下自己的兴趣来选,后面再变方向的话,我都是可以接受的。”她笑着说道。

勇于尝试各种可能性,宗之琳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大二时,她主动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我想试试看,整个过程我到底能不能‘顶’下来。”宗之琳说。在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好研究方法和思路后,她和同伴翻阅了大量资料,理清学术源流,把最新的结论及个人思考充实到论文的写作中。“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让我意识到了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去学习和探索。”最终项目顺利结项,宗之琳的学术能力得到了初步肯定。

同年,宗之琳还和伙伴一起参加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在实地调研中,她体会到一个项目从构想到实现的复杂,对细节的掌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相比结果,宗之琳更享受“尝试”的过程。在参加夏令营和预推免面试时,她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作为恢复线下面试的第一批学生,往届的参考比较少,投递的第一个学校便被拒不免令她有些灰心,但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励支持下,她很快调整好状态,为接下来的面试做准备。

大三的暑假里,宗之琳先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的夏令营,获得了“优秀营员”的资格。多个录取通知在手,是安于现状还是放手一搏,再去挑战更高的目标?宗之琳没有犹豫太久,北京大学是她向往已久的学府,这个默默沉淀的姑娘鼓起勇气,不过是“多付出一次努力、多进行一次尝试”。今年九月,凭借过硬的知识储备和从容不迫的表现,她又顺利通过了北京大学的复试,最终选择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继续深造。

在每一次“破圈”中,迎来蜕变

宗之琳认为,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不能只局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她也乐于在本科期间多探索,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受在报社工作的母亲的影响,她对纸媒一直有着向往之情,大一时便加入了西北大学融媒体学生记者团。社团有很多随机采访的任务,这给性格内向的宗之琳带来了很大挑战。但“不习惯不代表做不好”,把准备做得更加充分、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从一次次的交流和练习中积累经验,她不断克服紧张的情绪,打磨出自己外向的一面,蜕变得更加自信。

社团“老带新”的制度让她获益良多,“从学长学姐带我到我带学弟学妹,是一种传承,也感谢指导老师熊老师,感恩一路上的相遇和收获。”三年来,宗之琳累计发表文章16篇,《西北大学报》上的一个个铅字见证了她的成长。

从小学习中阮的宗之琳并未因学业中断过练琴,16年的陪伴造就了她与中阮的独特默契,而以琴会友,又让她在西北大学艺术团乐团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担任乐团副团长对宗之琳的时间规划和办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草地音乐节、冬季歌舞会、西大小春晚、仲夏音乐会、毕业音乐会......宗之琳既是舞台上大放光彩的中阮演奏者,也是幕后支撑全局的组织策划者。回顾这些经历,她感慨良多:“筹办一场活动是非常繁琐的,但无论站在哪,我都想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在宗之琳看来,不设限的人生拥有无限精彩和无限可能,“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走出舒适圈,去适应并且克服在尝试新事物当中所产生的不适感。”无论是学术道路上的探索还是个人成长中的挑战,她都从容应对,在一次次主动尝试中渐入佳境。

“人生是旷野。”对现状的更高追求和对未来的更多期待促使宗之琳不断付出努力,并在每一次都全力以赴。“练基本功的时候是很辛苦的,要经历一段没有观众没有掌声的日子,拥有可靠的核心力量后,才能把一首曲子的情感和内涵更好地诠释出来。沉淀过往,才能迎来新光。”生活永远在向前,每一次努力,都是在增加面对这个世界的底气;每一次尝试,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原载《西北大学报》第813期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