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联合主办“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创新转型与人才培养” 学术研讨会
作者:外国语学院   编辑:朱悦   发布时间:25-11-02      点击:

为深入探讨新时代外语学科与国别区域研究的融合路径,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我校联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界》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创新转型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外语学科创新发展之道,深入研讨“外语+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前沿。

11月1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我校长安校区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范代娣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热烈欢迎。她指出,外语学科在国家对外战略、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中肩负的重要使命,希望专家学者碰撞思想火花,共同助推学科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叶青致开幕辞,他强调,外语学科应以出版资源和学术平台为依托,推动“外语+区域国别研究”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大会主旨论坛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以《以语言为路径的区域国别研究》为题,阐述了语言在全球知识生产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指出外语学科应避免“懂外语就能做研究”的误区,应积极探索以语言为切入点的区域国别研究实践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蔡圣勤教授分享了文学与法律文本交叉研究的创新路径;《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李建波教授探讨了外语学科的区域国别研究面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毛浩然教授则提出区域国别学从“宏大叙事”向“精准解构”的范式转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蔚磊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文霞教授与西北工业大学李茜教授分别就外语人才培养、学科差异化发展与工科院校的“大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建设分享了最新成果。专家们的报告从语言学、文学、政策研究到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展开,充分展现了外语学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本次大会分单元、分场地举行了“学科发展圆桌会议”与四场主题鲜明的“分论坛研讨会”,与会代表主要围绕外语教育创新、区域语料库建设、语言政策研究及跨文化传播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外语学科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强化跨学科融合,推动区域国别研究实现从知识传播到知识生产的范式升级,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此外,本次会议特设“研究生学术沙龙”与“本科生论坛”。我校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围绕语言政策、跨文化传播、区域治理、人工智能赋能外语学习,以及文学比较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展示了西大学子在“外语+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多元探索与创新思维。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作了总结发言。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赵志厚致闭幕辞。

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了外语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担当。会议汇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深化了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融合共识,彰显了我校在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与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与作为。


研讨会开幕式

圆桌论坛

分论坛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